返回第1176章 大佬的游戏(3)  北朝求生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到潼关的路,实际上并不好走,很多都是崎岖的山路。所以历史上北周北齐决战,大军从潼关出来到洛阳的时候,总是败多胜少。    真正出关中的道路,是走蒲坂城-玉璧城一线,穿越鼠雀谷,打晋阳。这条路无论多难,补给相对容易,可以进行持久战。    唯一的麻烦在于鼠雀谷和汾水关,这是天险,人家拦住你就走不过去了!    宇文邕坐在颠簸的马车里,摇摇晃晃的几乎想昏睡。全身的肌肉都是酸痛不已,他掀开马车的幕帘,外面都是穿着统一皮甲的周军府兵。    这一战,宇文邕共抽调了二十四个军府的府兵,每个军府两千人,共计四万八千人,外加两千宫中宿卫军官,总计五万人。    此外,还有从蜀地和关中抽调出运输辎重的辅兵,共计十万!这些人并非手无寸铁的平民,他们也是有武器的,只是没有盔甲和军服!    这些人的作用,就是给宇文邕麾下精兵做饭,运粮,扎营,占领城池,做这些事情的!真正用于战斗的,只有五万人!    别看只有“这么一点”人,已经足够打灭国之战了。宇文邕觉得用他们来夺取洛阳,已经算是“牛刀杀鸡”。要知道,高伯逸麾下神策军,公开的数字,只有两万人编制。    哪怕其中有水分,夸张一下,三万人就很了不得了。就这么点人,已经可以算是北齐支柱性的军事力量。    天色将晚,宇文邕也不想行军太辛苦,于是下令就地扎营。此处乃是河流边上的一座村落,人口不多。如今秋收正是如火如荼的进行,没有人来管宇文邕他们怎么样。    或者说这些农夫们已经麻木了。    “传令下去,让宿卫的军官们换上农夫的衣服,帮田里的农夫抢收。”    宇文邕对侍卫在身边的小将贺若弼下令道。    “喏,末将这就去安排。”    贺若弼应了一声就走了。    等他离开后,宇文邕才轻叹一声,自言自语道:“莫以善小而不为,善之善也。”    没错,他出兵了,而且是提前出兵!连秋收都没有完成,他就将府兵精锐集结完毕,比原定计划,至少提前了一个月时间。    别看只有一个月,这么长的时间,有时候足以决定成败了。    如果按照原定计划,那么。邺城的收割时间,比关中大概会提前十天。也就是说,按道理说,高伯逸会先准备好。    他还不需要辛苦行军!    这样做的话,胜利的天平,就不知道会往哪里摆了。当然,不秋收而提前出兵,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窦毅带着训练的人马,组成“收割队”,负责收割长安周边的麦田。但是,长安之外的地方,情况会如何,那真是不太好说。    两害相权取其轻,宇文邕现在已经顾不上了。    周军的府兵精锐,那都是当年跟着宇文泰打老了仗的人。他们很快在村落边上扎营,宇文邕若无其事的在营地里转悠,对着普通的士卒嘘寒问暖的,展示他这位帝王“博大”的胸怀。    作秀了一圈之后,他才感觉有点无聊。装出来的东西,始终都是装出来的。宇文邕想的是天下一统,想的是打败劲敌,想的是将宇文氏发扬光大。    他哪里能对长期在血海里摸爬滚打的士卒们感同身受呢?这不过是表现出一种姿态罢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不知为何,宇文邕想起了当年贴在摘星楼上的一首诗不像诗,词不像词的句子,据说是高伯逸写下来的。    只是,好像最后还有两句,当时感觉很无聊,就是记不清了。这地方已经被宇文直一把火烧掉,里面写的是什么,再也没办法去查看。    稍稍有点遗憾吧!    好像很快,他就会跟这位写“山河表里”的人,在山河表里的洛阳,来一场旷世大战,也不知道是宿命还是讽刺。    “贺若弼?”    宇文邕喊了身边的贺若弼一声。    “末将在,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