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章 天下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规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风险,洛阳是非之地不宜久留。而拥有崤函之固的长安绝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佳之地。退到长安既可以抵御关东群雄又不用担心后路被白波军切断,还离自己的老家凉州更近,占据着长安进可以平定关东,退可以关起门来做皇帝,一举多得,又何乐而不为呢?经过慎重考虑的董卓做出了迁都长安的决定,和关东诸侯的犹豫不决不同,董卓是雷厉风行杀伐果断,在初平元年就把汉献帝和朝廷迁到了长安。

    迁都唯一的坏处就是:劳民伤财对于疲惫不堪的东汉王朝来说,更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洛阳周围的百姓和财富董卓是不会留给关东诸侯。由于长安残破不堪,董卓发动百姓修缮,于是百姓成了这场浩劫中的最大受害者,当然百姓的死活从来都不是董卓考虑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董卓这一招十分高明,让他对手近乎绝望。关东诸侯本来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人心不齐,他们更多的是为自己捞取资本发展自己的势力,没几个真心为汉室卖命,董卓西逃让他们鞭长莫及。而真正将讨董进行到底的孙坚、曹操因为自身势力和董卓相去甚远,而无法威胁到董卓。

    曹操大败于汴水,孙坚虽然击败董卓占据洛阳,最后也不得不撤军。关东诸侯失去了共同的目标后,开始了激烈的内斗。虽然董卓没有笑道最后,但如他所愿,关东的诸侯在他走后便起了内讧,斗得不亦乐乎。如此说来,董卓也算是通过迁都而击败了他们!

    董卓的策略,首先是想办法消灭关东联军,如果消灭不了,那就想办法守和,如果守和不成,那就只有等着去死了。董卓要想消灭关东联军,他总共只有两个进攻选择:

    其一是就本部20万人,进攻联军40万。这个办法存在百分比很小的巧胜可能,但经重卓董卓试验而确认:不能获胜,只有小亏。因此,这个选择根本无法实施,达不到目的。

    二是把老巢凉州的20万人调来,40万进攻联军40万。这个办法应该存在一定的胜算几率,但就算成功,也只能增加东部7个州的收益,而一旦失败,则必将血本无归,倾家产。

    收益与风险严重失衡,不划算。所以他不愿冒险,这个选择没有加以任何试验就主动放弃了。两个进攻的选择,一个无法实施,一个主动放弃。这就是说:董卓不可能消灭关东联车。既然不可能消灭关东联军,那就只有守和。守和后的结果为:董卓占西,联军东,各分一半,战争结束。这个结果是董卓放弃进攻后的最佳结果,他应该想办法促成这种局面的形成。

    在这一局中,董卓要决策的项目是:怎样才能守和。董卓要想守和,有两个选择:要么就在洛阳防守。不让关东联军打败。要么退到京州防守。不让关东联军打败。

    如果就在洛阳防守,本部20万人,防守联军40万的进攻。这个难度比较大,有一定的守和可能。但是损耗一定不会小。即使守住了,也只是在僵持,对方一定不会轻易罢兵,时间一耗长,联至方有出现内困的可能,重卓方也同样有出现内乱的可能。重卓方的人少些,先出现内乱的几率或许会比联车方因此,就在洛阳防守,虽有守和之可能,但风险较大。如果退到凉州防守,则排常容易形成守和的局面。

    注意:就在洛阳以20万守40万,不是说一定会输,而是有些难度,或许也能守住,只是相比退回凉州以40万守40万来说,后者肯定更为容易些。所以,防守成和的最佳位置应该是凉州。以退守凉州为董卓的优选策略。只是这个优选策略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一旦放弃了司隶洛阳,这块地盘就丢了,损失这笔财富,多少有些不划算。

    东洲最终还是选择了主动放弃洛阳,退守凉州去了。这一退,就明确地向对手表了态:已经委协了,不想和你们打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