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8章 兵临城下  明末之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这么一个规律,只要有势力在江东建立王朝,都把镇江当成保命的军事重镇。</p>

    何之?因为镇江不远处,就是南朝历什国都南京(昔时称建业、建康、江宁)。南宋虽然定都临安,但南京却是杭州门户,镇江则是南京门户。</p>

    三国东吴的国都在建业,但在决定东吴国运的赤壁之战时,东吴的国都就在镇江,时称为京。之所以称为京,是因为附近有京岘山(焦山以南)。</p>

    正史上的刘备借荆州,演义中的刘备甘露寺相亲,家喻户晓的故事都发生在京口。</p>

    东吴在镇江的国都史随东吴被灭而结束,但之后的镇江,地位依然重要。为什么?镇江的地理环境:镇江北临长江,南岸有著名的镇江三山,既焦山、北固山、金山。</p>

    金也就是著名的神话故事《水漫金山》,就发生在这里。北固山,就是辛弃疾登临的这座小山,凭栏北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p>

    镇江临水负山,地势非常险要,成为南京东线重要的战略屏障。如果北军占领扬州,接下来就会从长江北岸南下,夺了镇江之后,就等于切断了南京与常州、苏州、浙江之间的联系。北军可横扫苏南,进而形成对南京的战略包围。</p>

    镇江之于南京的重要性,按唐代杜佑的说法,就如同孟津(黄河关口)之于洛阳。北军要是夺下孟津,洛阳无险可守,南京也是如此。所以,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都把镇江当成一线军防重镇,其相当于金库的大门,金库大门洞开,用不了多久,金子会被人全部搬走。</p>

    古人讲得很清楚:镇江的军防稍有一些疏忽,南京的危险就大一分。东晋初年,苏峻作乱,重臣郗鉴坐镇京口,同时拒绝有人提议的放弃京口过江奔广陵(扬州府)的想法。因为郗鉴清楚,一旦放弃京口,京口以东的吴郡、会稽郡(浙北)等朝廷钱粮所出重地就守不住了。守住京口,即使国都失陷,东晋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一旦吴郡、会稽郡丢了,就是孙武孙膑复活,再救不活东晋。</p>

    一代枭雄宋武帝刘裕,辛弃疾词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前一句则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刘裕小名)曾住。”</p>

    刘裕在京口住过?何止是住过。现在人说到刘裕,都会说他是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彭城人。实际上,彭城只是刘氏的郡望,刘裕真正的出生地是京口。东晋末年,权臣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楚。刘裕不服桓玄,就与众豪杰密谋于京口,最终诛杀桓玄,开始了传奇的枭雄之路。</p>

    刘裕建立宋朝后,京口的身份成了帝乡。其实,京口即使不是刘裕的出生地,出于保卫南京的原因,刘宋也极端重视京口防御。</p>

    刘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面积倒不大,但却是刘宋的一线州,刘宋有个规定:能当南徐州刺史的,基本上都是刘宋宗室,外人没有资格守南徐州,可见及极其重要的地位,到了后来的几个王朝,他们也都是如此,除非是皇族亲信的亲王,否则都不可以出任南徐州的刺史,如果一旦让外人掌控了这地方,就相当于让外人掌控了南京的命脉,王朝随时就要玩,就要危险了,可见此地实在是江东偏安王朝的命脉所在。</p>

    至唐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