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孔颖达盘道  大唐:开局成了公主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颖达,是牛人中的牛人。

    他爹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孔安,他祖宗是孔子。

    这个人八岁就学,师从刘焯问经,你没看错是问经,不是问道,是唐朝最有名的经学家。

    李渊当皇帝那会儿,直接请孔颖达出山,直接授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并担任国子监祭酒。

    李世民继位之后,现在正在编写《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是个牛逼玩意儿,两汉、两晋到隋朝,儒学的流拍众多,但都是以孔子之说作为根本。

    东汉那会儿,郑玄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

    东汉末年,到晋朝,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更是形成了北学和南学的纷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打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于是,不管有学问没学问,都开始对四书五经进行注解,导致圣人之学越来越糊涂。

    这时候,就彰显了孔颖达的重要性,你们南学和北学不都说自己牛逼吗?没关系,老子是孔门正宗,你们也别打口水架了,咱们统一学说吧。

    于是,《五经正义》正式提上日程,但现在才是贞观五年,孔颖达的《五经正义》还没有成书。

    陈宵贤,一路小跑请来了秦长青。

    要说见到孔颖达不激动那是扯淡,对着孔颖达行了师生礼,“孔师,杜叔叔、段叔叔、周叔叔,你们能来秦家庄,是秦家庄的荣幸,场面话学生就不说了,亲手烧制一壶好茶,并设下晚宴,和各位畅饮。”

    “嗯。”

    孔颖达上下打量秦长青,立刻注意到其身上还沾染这泥土,“长青,你平日里还下地务农?”

    “孔师,我觉得光有思想是不行的,要实践。实践是一切的根本。”

    秦长青略微思索了一下,举了一个例子,“就好像,大家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不站在一起比较,怎么会知道自己不行?

    就好像学生和几位叔伯坐在这,肚子里的墨水,肯定是没各位叔伯多,学生觉得,这就是实践。

    至于长青身上的泥土,是因为刚刚暖棚刚刚有粮食收获,亲自动手看看产量。”

    秦长青的回答,孔颖达十分满意。

    孔家有一条家训,流传至今: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这条家训就是出自孔颖达之手。

    很多人都打着孔门的幌子,总觉得自己说出来的就是圣人之言,可最终呢?垃圾的一批。

    为什么秦长青对孔颖达如此恭敬,那是因为唐末、宋、明、清,所有科考的考题及答案,几乎全部出自《五经正义》。

    在这里要说一下苟笔纪晓岚,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大苟笔。

    宋、明时期,是《五经正义》的使用巅峰,到了乾隆当皇帝的时候,《五经正义》就略显被错了。

    被纪晓岚删减并重新装订,《五经正义》彻底大变样,最终变成了禁锢儒学的枷锁,变成了奴役百姓的工具,孔圣人之前所说的儒学,就此也就变味儿了。

    简单说,儒学不是让你的脊梁弯了,儒学也有强悍的一面。

    春秋战国那会儿,平均十几公里,就会有好几窝的强盗。

    孔圣人如果只是单纯的文人,他凭什么骑着牛车周游列国?讲道理,孔圣人那也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狠人。

    “孔师,孔师,杜叔叔、段叔叔、周叔叔,请看这里。”

    秦长青指了指陈宵贤的座位旁的一面墙,上面有自强不息、行知合一八个大字。

    “长青曾听闻,孔师说过,教育要涵盖法治、章典、物色、名气,还要包含思想、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