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关于萨尔浒之战战前明军部署上的一些问题  1618:燎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这里更正一下,明军预定的出发日期应为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书里这个时间有误,我已经把军议的时间修改为二月十九日,历史上明军因为天降大雪,致使出兵日期发生了延缓,这也造成了后来后金方面对于明军行动的一些误判,后金军在战役开始后一度也在寻找明军主力。

    关于明军四路分进合击的战术,解放军方面总结的战史研究中认为这个战术是可行的,这对于占有兵力和技术装备优势的明军来说可以充分发挥本身兵力上的优势,多点攻击,重点突破也算是战争史上较为流行的战术了,历史上明军在第二次朝鲜之战的时候对盘踞在朝鲜南部的日军的攻击就是采取了分进合击的策略,此次作战明军的总兵力还少于日军,但是明军的武器装备、士兵的职业化程度、士气、指挥官的素养都远高于日军,所以明军最终拟定了分进合击,多点攻击的策略,嗯,有钱有人训练好装备好就是这么任性,此次作战的战役目标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实现,杨镐是罪魁祸首之一。

    萨尔浒之战,明军的分进合击策略在具体部署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执行分进合击的要点在于各军相互之间的配合,对于敌军的战线上的多点目标实施攻击,借以分散敌军部署在战线上的兵力和防御要点,一旦一点攻击得手之后就投入预备队扩大突破口,或者吸引敌军进行总决战,则全盘皆活,但问题是这需要前线指挥官超高的执行力度和战役指挥官对战场态势的掌握和临机应变,杨镐作为最高指挥官,在战役开始之后,本人却坐镇远在后方的沈阳,既没有指定前线最高长官,又没有将作为战役预备队的祁秉忠统帅的约两万明军跟随西路军或者北路军出发,以致于战斗开始后,明军基本陷入各自为战而又毫无增援的态势。(ps:这里莫名想起了孟良崮)

    如果按照战役部署的情况来看,明军的前线指挥官应该是此次作战的主力,也就是西路军的杜松,但杨镐最终却并没有给杜松临机指挥的权力,萨尔浒战斗开始之后,距离萨尔浒不远便是马林的明军,而马林却选择就地防御而不是援救杜松,这里马林的责任是次要的,因为根据部署,虽然马林和杜松名义上是相互配合,马林有掩护和支援杜松的责任,但实际上两人同为总兵,杨镐的命令也是各自统帅本部攻击赫图阿拉,两人互相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杜松遭遇袭击之后,马林也要么固守待援,要么冒险出击,从侧翼攻击努尔哈赤所部,按照战役态势来看,两种选择都没有错误,马林在尚间崖防御的时候花了很大心思修筑了防御工事,只是没想到最后崩溃的那么久,而实际应该调度全军的杨镐和作为战役预备队的大约两万明军远在沈***本无法做出有效反应,试想,如果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和杜松正在交战的时候,杨镐下令马林李如柏迅速向杜松靠拢,而马林所部步骑突然出现在战场上,那么陷入两面受敌的就不是明军了,而正在和杜松苦战的后金军很可能崩溃进而遭到歼灭。

    此外,历史上杨镐的确写了封信给努尔哈赤,将明军的具体行动计划告知对方,他这么做的原因有二:一是轻敌,二则是显示明军的威势,明军虽然实际总兵力在十几万左右,但是杨镐在信中将总兵力夸大为四十七万人。这封信的内容对于当时的后金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很多人都产生了动摇,但是努尔哈赤很快就派出间谍侦查了明军在辽沈之间的驻扎和部署情况,因此确定了明军的实际兵力,同时派人混入了朝鲜军中,由于朝鲜军缺乏保密意识,后金的间谍轻易获取了明军的具体作战部署,努尔哈赤也由此确定了集中兵力攻击杜松西路军的作战策略,最终导致了萨尔浒的惨败,明军不但损失了几乎全部的精锐,也丧失了辽东的主动权,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加速了大明的崩溃。

    从现在留下来的史料记载来看,萨尔浒明军的战斗力完全不输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