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1章 仗义杨三哥  篮坛父子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面8章都是在讲本书的背景故事和相关的系统设定,想看篮球的书友直接跳过去从第12章开始看!nba起步拉开大幕)

    三哥,不是印度洋边上那个三哥,本名杨大海,因家中行三,辈分在生产队同批次生产的小伙伴里不大不小,遂称为三哥。

    三哥是川西省泸市兰蔺县单陶村人,兰蔺县地处川黔交界处,汉苗聚居,是国家级贫困县。因境内有四渡赤水二郎滩渡口而闻名,赤水河畔,盛产美酒,有茅台、郎酒、习酒三大知名度较高的白酒品牌。

    漫步在小镇,酒香的味道在空气中四处游荡,闻着都似小酌几口,因此镇上居民酒量都颇为壮观。

    三哥唯独是个怪胎,天生酒精过敏,闻着空气中的酒味儿都能脸红耳赤,乃至全身红疹,其酒量可见一斑。

    三哥为人仗义热心,重情重义。在小学三年级获得日常零花钱后,一毛钱买一串炸土豆,串里串有五个炸的金黄油腻的土豆块,这时三哥会叫上个小伙伴分而食之。

    从签上挨个取下来分好,各自根据口味偏好自行蘸辣椒酱。

    因这样分食太过浪费辣椒蘸水,被油炸老妈儿(小学生们对摊主私下的称呼)禁止买三毛钱以下的炸土豆串。

    倘若是某天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三毛,嘴馋又想吃炸串,按着三哥这小学生性子,估计会冷不丁脑子发热坐在炸串的火炉子上耍赖。

    要是一不留神烧了屁股,这恐怕就得上当地小报了,标题按照如今的风格,应该名为《震惊!七岁小学生不惜屁股哭诉指控七旬老太》,想必阅读量是低不了了。

    自炸串买人心以来,三哥的队伍倒是越来越壮大,人(一群小学生)送外号:

    “宋有江湖及时雨宋江,今有仗义小学生杨三哥”。

    一来二去,“仗义小学生杨三哥”的称号就传开了。三哥神气得连走路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后来,三哥回忆:

    庆幸小伙伴们多捧,腰杆挺直了才长到一米八几的个子。

    要知道川西省直到21世纪初的男性平均身高才一米六不到一米七。能长到这样的身高,也算是祖宗保佑了。

    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都还勤劳朴实,三哥父亲自小学习了祖传木工手艺,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勤劳致富。虽不至大富大贵,奔一个小康之家也是毋庸置疑。

    所以自小学起,他就不怎么从事上山割草,下沟放牛之类的农家小孩必修劳动。闲来无事,五六年级便和大两岁的二哥杨大茂,玩起了篮球。

    虽然小学就开始接触,但也没什么玩出什么成绩来。

    一方面是因为天赋所限,出身农家,成长在十年代,吃饱的情况下油水不缺就算是比较幸福的一件事了,什么增肌的高蛋白食物,也只是偶尔能吃上一顿,身体条件终归还是要差上不少;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小地方的训练场地,体育设施都比较落后,更别说专业训练体系什么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没什么文化见识,一门心思要孩子认真学习,考一个好大学,光宗耀祖。因此,农家子弟想要单凭通过努力,走上职业篮球这条路,在十年代的农村,基本无望。

    好在人也是真爱这个,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坚持,机缘巧合之下,入选了高中校篮球队,司职控球后卫。

    一手双手持球破那啥的能力倒是不俗(主要是早恋习得),兼具三哥有些小聪明,私下校队训练都是扮演着球场上的教练角色,倒有几分后世隆指导的模样。

    打二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在班里就一直名列前茅,获得的奖状之多,三哥爸妈把家里一面墙单独腾挪出来贴都嫌不够。

    所以,三哥打小女生缘就很好,加上一直有练习篮球,升入高中后,又暗中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