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门庭若市宰相府,雀罗堂前百姓家  江南情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口镇,这镇子本来贫困得很,房屋陈旧失葺,街道坑洼不平,镇中居民除却日常油盐,囊中并无余资,可一切都已变了。

    十四年前,小镇来了个外地人,这外地人是个财大气粗的主,马上便在镇上购置一大块土地,高酬聘请建房师傅为其建了栋美轮美奂,雄伟壮丽的宅邸,然后又在镇子置买了四五十个佣人。待宅邸建好后,又大宴三天三夜。然后择定良辰吉日入住。

    那外地人在此间德名日隆,在镇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言语谈及无不敬仰尊重,盖因外地人自入住后,不仅整治尚口镇恶霸刁民,还帮助尚口镇人民渐渐富足起来,与以往实在云泥之别。

    尚口镇最气派,最华丽的便是这外地人的府宅,门口俨然两座石狮雄踞左右,然而最令人注意的是,石狮口中衔的却是个闪闪发亮的大金球,这着实能令人冒死盗窃,但自从衙门将盗窃者发配充军后,镇中人对金球再无丝毫觊觎之心。悬于大门正上方的匾额长六尺,宽两尺,赫然刻着“诸葛府”三个大字。门口两根黄花梨大柱上镶着一对楹联,上联是“脚踩五岳临清风已不堪忆”,下联是“望子成龙膝下足余以为乐”。

    这外地人一切都仿佛那么讲究,那么奢侈。但仍有两件让尚口镇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第一件是这外地人来时并无妻妾,到尚口镇后也不娶妻纳妾。如此富裕之人,门槛早已被媒婆踏得烂了,尽管有貌比西施的妙龄少女,有温柔似水的闺阁处子供他挑选,可他从未有半点儿兴趣。

    第二件便是外地人双手总是戴着手铐。不论季节,不论场地,他从不卸下。

    可他的毛病再多,又怎能掩盖尚口镇人对他的喜爱呢?

    诸葛府一间书房内,此刻正有一少年右手执笔,聚精会神地临摹着欧阳修的传世名作《九成宫醴泉铭》。这少年十四五岁,剑眉星目,挺拔颀长的身形,使得他看来是那么地有精神,那么地有活力。

    门口响起“铛,铛,铛”的声音。

    “忘儿,我来看看你最近书法练得如何?”定睛一看,说话之人正是诸葛离。时隔多年,他看来更苍老了些,但那只左眼还是那么锐利,仿佛一下子便能将人心神看穿。

    林忘我道:“三叔,你三月前教我楷书后,我这三月笔耕不辍,已是甚得精髓了。”

    诸葛离笑道:“那就好,那就好,你最令我放心的就是对事情一丝不苟,精亦求精,你写个永字,我看看。”

    原来练楷书者必精于永。这永字写得如何,便可知其楷书如何。永字有八法,相传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创,历代沿袭,未有变化。

    林忘我平铺素纸,眨眼之间,白纸落字。本以为自己写得又快又好,必得诸葛离夸赞。不料诸葛离看后便紧锁眉头,语重心长道:“忘儿,你虽血气未定,但你也不该犯这般错误。永字八法,你可曾谨记?你点划一泻而下,如滔滔江水,不收笔势,你可想到之后几笔亦会受影响么?观字知人,我只盼你日后能见微知著,慎言慎行,多思考思考。”

    林忘我听后正容道:“三叔说得是,忘儿日后必谨遵教诲。”他自知诸葛离见识多,经历广,对自己又如待亲生一般,对诸葛离的谆谆教诲,从来没一句不听在心里的。

    诸葛离看他欲言又止,似言语未尽,道:“忘儿,你想说什么便说出来,在三叔面前你还藏在心里么?”

    林忘我道:“三叔何时带我去见父母之墓?好让我烧香燃烛,跪谢父母生育之恩。”

    林忘我自晓事以来,从未见过父母双亲,对父母的了解也尽是来自诸葛离所述,时至今日,他也只知母亲姓玉名如意,其余一概不知,而他平日听三叔讲到母亲时,常常面有不忿之色,知道母亲与三叔可能有些误会,遂从不在诸葛离面前提及母亲。

    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