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邸报与斥候总  锦衣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梁叛快要完全失去耐心的时候,陈碌终于给他回来一封信。

    信是早上在丫头的吃食摊上拿到的。

    丫头回到南京休息了几天以后,已经重新在医馆门口出摊,梁叛成为了她重新开业的第一个客人。

    桌上除了一个牛皮纸包,还有一份邸报。

    梁叛对此相当满意,他一边吃着面前的早点,一边认真地翻看邸抄中的内容,竟让他瞬间体会到了一种退休老干部的感觉。

    邸报上的内容很新,应该是昨天才传抄完成的,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上面第一篇的内容居然是个毫不起眼的盐法讨论。

    说是本年正月二十四日,因为东南和西北同时用兵,饷银不足,给事中朱伯辰议改盐法,希望在正盐引以外许开余盐,商人只需缴纳银钱,即可取得。

    朱给事中原来提议是每一正盐引许带余盐二引,每引二百八十五斤,一共八百五十五斤作为一包。

    也就是说原先一张盐引可以兑盐二百八十五斤,而这项提议如果通过,则可以兑八百五十五斤。

    这些盐兑价淮南淮北有所差异,拟为淮南五千五分,淮北五钱。

    这对于盐商来说是大大利好的举措,不但正盐一引可以兑换八百多斤盐,而且价钱低廉,出入之间利益匪浅。

    但是这项提议与旧制出入甚大,一度搁浅,后来盐法都御史和巡盐御史重新勘议,由户部复议以后,新定为正盐一引许带余盐二百六十五斤,一共五百五十斤。

    并且将原先朱给事中所拟定的盐价改为淮南七钱,淮北五钱,压低了数量,同时提高了淮南的部分的单价,朝廷当然可以从中取利更多。

    这个方案最终在三月初准奏施行。

    第二篇内容居然还是跟这位朱给事中有关。

    这位朱大人上个月又奏请构筑京师外城,理由是现今的京师南城一带居民聚集,商旅繁多,加上边境多事之秋,兵祸之患不可不甚虑之。

    为了便于管理和安全考虑,有必要构筑京师外城。

    其实这个提议早在十一年前的崇佑二十一年就有都御史提过,但当时户部和工部账面上都是捉襟见肘,所以未能成行。

    但是这次提请被皇上首肯,即命总督京营戎政平江伯陈贵提督工程,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刘鲸监工,按照原先大都土城故址修建外城。

    拟本月十九日动工。

    这道外墙,就是后来北京“凸”字形城墙的下半部分。

    梁叛看到这两篇,觉得古怪,心里暗暗嘀咕。

    上一篇才说因为朝廷缺钱,所以需要议改盐法,增加收入,一转眼又有钱修建城墙了。

    这岂非自相矛盾?

    而且这两起奏议还是出于同一人的手笔,何以前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

    莫非在这一个月里,国库突然就多出几十万两银子?

    第三篇是云南捷报,元江土舍反

    叛,黔国公沐朝弼平叛后又乱,新任云南巡抚再剿再胜,元江平定。

    后面几篇都是些朝廷议政的消息,反到最后则有应天本府的附抄,其中所说,正是几天前中兵马司和儒生冲突一事。

    让梁叛感到无比难以索解的是,这份邸抄最后竟然说本朝风气之糜烂,已到了不得不救的地步,言辞之中居然隐隐有为儒生声援之意。

    梁叛指了指这篇,向丫头问道:“这文章是谁写的?”

    丫头道:“不知,好像是户科。”

    梁叛皱起眉来:“这件事跟户科有甚么关系?冉佐那帮人整天闲着没事干吗?”

    不过他转念一想,将这份邸报又翻到开头,那前两篇中都提到的朱给事中,不就是户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