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七章 小作坊  锦衣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茅宫前前后后十几个陌生的面孔,见到大将军从巷中出来,便都慢慢靠近过去。

    大将军做了一个很不起眼的手势,然后径直上了一辆马车,那些生面孔便各自散开,纷纷隐入了附近的道路中去。

    全师爷悄悄擦了一把冷汗,对十兵卫道:“小松先生,那天晚上的事,请你详细说说,到底是甚么人袭击了你们?”

    十兵卫看了看他,目光冷淡地道:“我听到两个首领,一个叫‘许把总’,一个叫‘王主事’。”

    十兵卫的汉话说得很好,咬字读音分毫不差。

    全师爷立刻便知道所谓“把总”和“主事”并不是那两个人的名字,而是官职。

    他皱了皱眉,立刻朝巷外招招手,一个原本蹲在墙边打盹的乞丐,立刻站起来朝里走。

    那乞丐走到全师爷跟前,便端着他手中要钱的破碗,朝全师爷颠了颠,碗中几个铜板立刻叮叮当当响了起来。

    全师爷掏出两个铜板放进碗里,说道:“你速传消息回去,让他们查查南京兵部和工部里面有没有一个姓王的主事。”

    那乞丐大声道:“多谢老爷赏!”

    说完迅速退出巷子,抱着碗朝东去了。

    ……

    皇城外大木厂边,南京工部在此还有一个闲置的小作坊。

    此时工部右侍郎蔡秾,正得意洋洋地陪着丛老参观他们那天晚上缴获的“战利品”。

    王主事远远跟在后面,并没有凑到前面去抢上司的风头。

    与安家庄仓库中码放整齐的状态不同,那些东西到了这里变成了东一堆西一堆的杂货,只有一桶火药被人专门搬在墙角,用毡布盖着。

    丛老颤巍巍地弯下腰,从一堆东西当中挑出一根已经打磨好的铁管,因为这两天沾了露水的缘故,铁管内外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锈迹。

    丛老有些好奇地端量了一会儿,伸出一根枯瘦的手指,指着问:“这铁管当中中空,又如此之长,偏生内里打磨如此光滑,可见这匠人手段不低。”

    他是前南京工部尚书,对工艺一道多少有一些见识。

    蔡秾一脸笑容地道:“不错,学生问过两个匠户,这东西寻常匠人可做不出来,即便是我们工部要做,恐怕二十根当中才能做成一根,而且耗时不菲。这次我们缴获十二管,皆是一等精品。”

    “哦?”丛老好奇地问,“都是那倭国匠人一人所造?”

    蔡秾道:“已请礼部通倭话的同僚问过了,确是此人一手所造。那倭国匠人还说,他们正在做一批新式的鸟铳,比以往的大大改进,威力更大,更加精准。我们不妨叫这倭国匠人将此技艺抄录下来,或许有用。”

    实际上那位礼部官转述的话比蔡秾说的要简洁得多:“新鸟铳,好,力大,准!”

    因为那位吏部官的倭话实在不怎么样,因为之前被派去接待过天草芥,完成得很好,便被蔡秾请了来做通译。

    实际上这人接待天草芥的时候,互相之间交流完全用的是汉话,天草芥的大明官话说得比很多广东和四川的官员都要标准的多,这位礼部官根本用不着施展他那半吊子的倭话,自然也就没有得到过天草大使的指点。

    至于更多的信息,完全是蔡侍郎自己猜测增补润色上去的。

    丛老听了冷笑一声:“倭国蕞尔小邦,口气却不小!倭人的鸟铳威力再大、再精准也还是最次一等。我大明铳取自佛郎机,近年多有改良,铅弹可射至三百步,何须学习倭人的技艺,岂非弃长取短?”

    “是,丛老教训得是。”蔡秾惶恐地低下头。

    “不过……”丛老又看了看手中的铁管,“这钻管的技艺倒还不错,问问看有甚么诀窍,如果确实可用,不妨教给工匠研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