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六朝汉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家

    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胡毋生,穿着一袭儒服,披着一条用较为厚实的朴素被褥,端正的跪坐在床上。

    他左手抓着载有《大学之道》的竹简,右手提着毛笔,试图在品诵之际,进行修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胡毋生轻声诵读。

    握在右手的狼毫毛笔,停留在空中,久久无法落下。

    就连上面的墨汁,都已经凝固了。

    他逐字逐句,品读了不下十遍,依然无从下笔!

    作为公羊尚存的两位宗师之一,竟然无法增删半字。

    胡毋生神色错愕,平静的内心起了些许涟漪。

    虽然他以《春秋》闻名于世,但凡是成为儒家顶尖宗师的人,哪个不是精通五经?

    这篇《大学之道》:非诗、非书、非易、非乐;似礼非礼、似春秋又非春秋。

    通篇无一儒,却又蕴含儒家大道之言,仿佛是孔、孟之遗言。

    他抬头,看着身旁的褚大,询问,“大,撰此文章者,究竟何许人也?其才能,不亚于战国诸子了!”

    褚大侍奉在胡毋生身旁,色恭,礼至。

    再次介绍,“恩师,此人名司匡,乃胶西国高密县人。其称自己为乡野村夫!”

    “乡野村夫?”

    胡毋生眯着眼睛,怀疑自己听错了。

    对儒家理解得这么透彻,竟然只是一介农民?

    真的假的?

    自古以来,战国诸子几乎都是贵族之后。

    出身乡野,誉满天下的人,寥寥无几。

    此人竟然是那凤毛麟角中的一个?

    他眨眨眼,看着老友亲传弟子那坚定的面庞,似乎不像在说玩笑之语。

    只好低着头,嘀咕几句,“出身乡野,却有堪比诸子之能,难道是杨朱再世?”

    回想着褚大刚才汇报的内容。

    胡毋生沉默了一会儿,又道:“听闻,今日,这位不属于诸子百家的人,破小说家、御农家、压儒家,从而震慑诸子百家?”

    “正是!”褚大点点头。

    “如此人才,当为我儒家所用!”胡毋生敲着案几,郑重地说道,“当为我公羊学派之用!”

    接着,放下手中的竹简,但毛笔依旧持在右手。

    盯着竹简上直至儒家核心的那几个词语。

    忽然心血来潮。

    大笔一挥,用尽气力,在案几上撰写,并且一字一顿,高声诵读!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他越写越激动,竟然突然高高跪坐,把披在身后的被子掀开,丢到一旁。

    胡毋生晃动着浑身的肌肉,调动身上每一个细胞,令这具苍老年迈的身躯,重新焕发活力。

    遒劲有力的字体,从毛笔下流淌出来。

    墨汁渗入案几,入木三分!

    他拿着毛笔,轻轻蘸了几下墨汁。

    开始写最后几个字。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在写完最后三个字,放下毛笔的那一刻。

    他突然身体一软,瘫了下来。

    “胡师!”褚大惊慌呼唤,正欲上前。

    “无事!”胡毋生挥挥手,阻止了。

    他躺在被褥上,大口喘着粗气。

    眼眶微微红润,咧开嘴,兴奋地笑了。

    自八岁加入儒家,胡毋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