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谋士贾诩  试练东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十里亭过来,很快就到了长安城,进城时,张易和董卓并排站在马车上,像检阅一样,接受长安城百姓的膜拜。

    刘玽是在未央宫登基的,一直在等着张易,刚见面,刘玽就对张易提出:“朕想去北邙山给父皇送葬,爱卿以为如何?”

    张易一听,觉得苦笑:这是什么个情况,真没把自己当外人啊。

    “可以,有末将在,大典结束,陛下可以安然回到长安。”

    张易就事论事,直接忽略他隐晦的含义。

    刘玽立刻顺水推舟答应下来:“那就拜托骠骑将军了。”

    他刘玽要获得臣民认同,就得去北邙山为先帝送葬,这是起码的礼仪。但离开张易就无法成行,现在是他有求于张易。

    张易是他父皇的爱卿,也是大汉的骠骑将军,明显不想做他的爱卿,因此他很快改口。

    对刘玽的举动,张易很满意:这个到了长安才启蒙的孩子,这些年闭门读书,还是有些见识的,浅浅地试探一下,见到自己避而不谈,就不再多说。

    如果他不敢去,张易只会失望,却不会勉强,能把其他皇子皇女带走就行。

    张易不会留下侍奉他,历史证明,从小困苦的皇帝,掌权后都对大臣刻薄。

    张易无法和他君臣相得,那就敬而远之。

    “长安是你的都城,你的弟弟众多,还留在这里,就不合适了,我准备大典后,直接送他们到青州去。”

    刘玽也不含糊:“骠骑安排得很周到,朕这就下旨。”

    现在青州牧是宗正刘宏,宗室子弟已经迁往青州,张易带走其他兄弟姐妹,把长安留给他做都城,相当于承认他也是皇帝,话里还摆明了不想掺和他和洛京刘辩的争位。

    这是不臣之心,因为现在两帝并列,刘玽只能忍住。

    几句话说完,张易就告退,他还得去找张诫,商量搬迁皇子的事情。

    包括张诫岳母这些质帝后宫都要带走,因为张易信不过董卓的羌骑,张诫的兵马就作为随行护卫,以后也会常驻在青州。

    见到张诫时,还遇到董卓和他的谋士李儒,张易进宫后,董卓并没有陪着,而是来找张诫,也可以说是专等张易的,商量一下怎么安排的事情。

    几人寒暄过后,董卓就叫来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给张易介绍道:“这是卑职的参军都尉贾诩贾文和,武威人,多亏了文和,卑职才迅速平定武威。”

    张易一听贾诩,猛地把头转向贾诩,盯着看了一会,才笑着说:“哦,文和大才。”

    说完,就拉着张诫,先去一边说话。等张诫自去安排了,才和董卓安排护送的事情。

    先帝停柩北邙山,天气渐渐热起来,也无法再等待,张易到长安第三天,质帝的所有后宫和子女就开始启程,前阵是张易的铁血营,护卫的是张诫兵马,压阵是护卫刘玽的董卓大军。

    如果不是洛京城发生政变,随后两方争帝位的人马,又在潼关打成一团,这些人早就去洛京奔丧,因此该做好的行程准备,早就做好了。

    因为刘玽已经下达圣旨,这些人去了洛京,就不会再回来,因此各家都带着车队,能带的细软都带走了,无法带走的财产,也留人处理。

    宫室本来就是国家的,现在都被刘玽收回,却会在青州给他们另行安排。

    先皇去世,这些人已经从皇子变成皇弟,一字之差,辈分上去了,待遇却下降了,以后就要夹着尾巴生活了。

    还留在长安城,可能小命都会不保,移居青州,有宗正庇护,衣食无忧还是没有问题的,再多也不敢奢望。

    这么多人一起前进,车队就排了几十里路,也幸亏这些年因为商队很多,官府把驰道修缮得很好,才没有耽搁行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