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巨大的进步  木子的北宋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追上老许的时候他正坐在牛车上打瞌睡,毕竟年纪大了,这几天有点顶不住了,木子爬上车坐到他旁边。

    老许开口问道:“回来了?”,木子点头:“嗯”。老许知道他做什么去了。

    木子说道:“老许,我听说过一些章程,觉得有些道理,说给你听听?”。

    老许一愣,说道:“先等等”,说着快速找出纸笔墨道:“说”。

    木子看着他动作苦笑道:“不用如此”,略想了一下继续说道:“大战过后伤兵会短时间大量出现,挨个全部医治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大概甄别是不是值得医治。

    一场打完,可能半天就能制造出几千甚至上万的伤兵,这些伤兵都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急救,要医治这些人需要的军医是不可能存在的,没有哪支军队有这个能力,所以必须先大概分类,比如某伤兵伤势严重,需要四五个军医忙活半天还未必能救得过来,某伤兵只是腿上挨了一刀。如果这时候都去抢救这个重伤的,可能就会有十个轻伤的流血致死。这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医德,是赤裸裸的性价比,最短的时间医治最多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残酷吗?没人性吗?没办法,别说这个年代,即使到了现代的一战二战时也一样,一场大战成千上万的伤兵,即使医院有成千上万的床位,又有哪个医院有成千上万的医生?战争发生的时候,你的性命就主要靠运气了。

    老许一句话不说,在奋笔疾书,还叫过个杂役帮他磨墨。

    木子继续说道:“具体如何分类老许你比我专业,我就不废话了,你可以找个粗通医理的人做,比如刀伤优先,枪伤靠后,箭伤可以再等一下”,刀伤通常都是开放性伤口,流血多且快,相对好处理一些。枪伤却是贯通伤,以现在的医疗水平就不说了。箭伤反而能等一下,不拔箭能坚持挺长时间。

    “提前准备大量干净的棉布和水,最好煮一下,能有效降低伤口感染化脓”,“提前简单培训一些护理人员,不需要医术精湛,能懂一点医理,帮忙打个下手就行”。

    “缝伤口的线也要煮一下,伤口中间留个位置放根打通的芦苇,能把伤口里面的脓血放出来……”。

    木子断断续续说了很多,后面基本都是想到哪说到哪,老许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在那一字不漏的记,直到看木子不再开口了才放下笔。

    老许又仔细看了一遍,叹道:“木都头说的针线缝合法我试过了,确实有用,只是伤口里有血水肿胀,现在加苇管放血必定是能成的,伤兵的急救分类之法更是颇为高明”。

    老许拱手问道:“敢问木都头师承哪位高人?”,木子答道:“忘了,老许,一定要记住,包扎的棉布,针线和处理伤口的小刀,清理伤口的水,这些一定要尽量干净,最好煮开”,说完上马走了。

    老许拿出纸笔记下,然后在车上看一会想一会儿。

    军情紧急,大军中午只休息不到半个时辰就继续赶路了,老许上了张大帅的马车。

    “大帅,木都头有大才啊!”老许开口就说道。

    张庆道:“我知道!”。

    老许:“……大帅,木都头跟我说了一些伤兵营的章程,还说了些医治的法门,很是高明啊!”。

    这让张庆意外了,没想到这小子还懂这个,老许他是知道的,就是个纯粹的大夫,从来没有一句废话,忍不住问道:“木子还懂这个?”。

    老许肯定答道:“很懂!”,伤兵营里还躺着一百多号人,他没心思跟张庆废话,直接说出了来意:“把木子给我,伤兵存活至少能高三成”,他对木子说的大概懂了,但有些细节还不是太清楚,所以想把木子要去,毕竟伤兵提高三成的存活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木子有大用,不可能去伤兵营!”张庆很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