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章 重臣  木子的北宋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大人稳稳坐在政事堂最里面的屋里闭目养神,面色深沉似水,这是作为一国重臣的气度,讲究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你一个宰相若是遇到事慌慌张张的,下面的人怎么办?不管遇到什么事,喜怒不形于色,天塌下来了也不能失了分寸,万事讲究一个稳字。

    老大人的年纪不小了,只比张老相公小一岁,也早该致仕了,前几年想退,西夏贼人闹起来了,只能硬顶着。今年过完年上了致仕的奏章,陛下批了两个字“不准”。老大人又上了一道,陛下又批不准,老大人刚要上第三道,陛下带着皇后去了他家。

    大宋规矩,朝堂老臣致仕要三请,意思是皇帝挽留你不让你退休,要连续三次,最后皇帝才会勉为其难的同意,是为了顾及老臣的面子,不能总拒绝,这里是表示了君臣关系相得,臣子非要养老,皇帝舍不得但没留住。

    老大人误会了官家的意思,以为到了结局了,要上第三道,官家急了,带着媳妇来了,扯着老大人袖子道“:爱卿要弃朕而去耶?”没办法,只能继续把大宋这架破车拉下去,这一口气又拉了八个月。

    走不了了,只能继续干下去,今年事特别多。辽人来就要增加岁币,西夏人来也要按辽国规矩办,一个个都拿大宋当软柿子捏,都想着来要钱。别说没钱,有钱也不能给啊,辽人那边你这次加了,过几年他还要加怎么办?再加?

    西夏也想要钱,还要仿照辽国,说不给就打,也不能给啊,如果给了,吐蕃大理高丽倭国安南琉球都来要呢?你都给?

    老大人没办法,只能拖,拖下去,拖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拖不下去了再说,你哪怕能拖下去一年最后给钱了,你不是还少给了一年嘛。

    事情就是这样,一拖二拖的拖出变数了,庆州一场血战,把个西夏名将给斩了,范大人调兵遣将又把剩下的名将弟弟也弄死了,西夏派来偷袭庆州的兵马一个没漏,全军覆没。从那以后辽人再没提过增加岁币,西夏人也再没来叫嚣什么仿照辽国旧例。

    满朝文武反应过来,老大人,高,真高。幸亏没签,不然就亏大了。果然是老臣,就是个稳。

    拿起桌上的奏折慢慢看着,年纪大了,精力确实跟不上了,只能苦熬了。都是州县的奏折,很琐碎,嗯,义士仗义出手擒拿悍匪。嗯,乡老组织乡勇捉拿凶顽。嗯,又是义士出手擒拿悍匪。嗯,又是乡老……

    老大人觉出不对来了,翻看一眼篓子是京西路的折子,老大人背着手走向了枢密院。

    枢密院后堂有大宋與图,老大人伸出手指在京西路上慢慢划着,又让人拿来西路军的补给册子。

    西路军情况特殊,朝廷当然不可能让沿途州府出军粮,但也不能让老相公的三儿子饿死,就给路人几个仓下了文,让他们给西路军补充粮草,反正也没多少人,几处地方补充一下应该够了,即便不够也没事,枢密院给调拨了点银子,张老相公自己掏了点,就是路上买也饿不着。

    老大人什么都不说,也不坐车,晃晃悠悠的又去了垂拱殿,最近事情不多,商量完了国事,官家正在和几位大臣说闲话。

    老大人来了,诸位大臣赶紧行礼,官家问道:“老爱卿怎么来了?”。官家特别吩咐,没重要的事情不许打扰老大人,只要老大人在政事堂坐着大伙心里就踏实。平时老大人就是愿干点就干点,不愿干就歇着,只要关键时候给拿个主意就行。

    老大人颤巍巍的道:“京西路这两个月的折子都看了,有没有什么事?”。老大人既然提就是有事,在场的人都苦苦思索着。老大人眼瞅着就顶不住了,下任宰执必然出在这个屋里,这时候表现一下是加分的好机会。

    有人说道:“倒是有个事不太正常,京西路各州县报上来的共有十九处盗匪被剿灭,许多都是积年老匪,臣去刑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