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赵昕的坚持  木子的北宋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昕病了,自从木子和使团走后,他每隔三两天就去找赵祯,一次又一次的要去追木子,赵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他。

    开什么玩笑,大宋的皇子怎么可能去辽国,去了还回得来吗?

    赵昕哭闹,赵祯不为所动,赌气,也不为所动,偷着跑,还没等跑出东京城就被护卫带了回来。

    最后赵昕说我不去辽国了,我去西北边关看看行不行?

    老赵差点没当场发飙,去西北?西北都快打出狗脑子来了。

    老范的奏折里说了,今年从出了正月开始,西夏人疯了一样的在边境侵扰,很多时候完全不顾伤亡。

    李元昊公然宣称,宋朝一天不和谈不开互市,侵扰就一天不会停。

    老赵知道计策奏效了,西夏人挺不住了,西夏人土地里的出产仅能维持饿不死,除此之外只有冶铁勉强算可以,可西夏的铁器军队都不够用呢,哪有多余的给百姓?所以百姓的日用品杂货几乎完全依靠大宋。

    榷场关闭才不到半年,他们就挺不住了,没了大宋的货物,他们没有东西能用来和西域诸国交易,没了大宋的市场,他们交换来的香料宝石就只能压在手里。

    更要命的是,西夏去年整整一个冬天只下了一场小雪,今年干旱是必然的,横山附近很多部落在秘密联络老范,希望宋朝这边能救他们一下,老范正在积极拉拢他们,看看能不能拉过来两个部落。

    李元昊没有办法,只能继续给大宋施压,希望朝廷能顶不住压力开启和谈,开放榷场。

    老范已经红了眼,竟然下令把边境二百里之内的百姓全都迁徙到了内地,剩下的全是兵城,铁了心的跟西夏对耗,这也就是他范仲淹,换了任何别人,早被朝堂之上的言官御史喷死了。

    东京城的西夏使者一直没能见到老赵,最近正在上蹿下跳,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西夏希望和大宋和谈停战,以免生灵涂炭,为此李元昊愿意放弃皇帝位,只称国主,只要大宋每年仿照辽国惯例,赐一些银钱就行。

    朝中有大臣颇为意动,认为可以谈谈看,毕竟西北一天不消停,朝廷就要一天往西北那个无底洞里丢钱。

    元昊不称帝,就意味着大宋赢了嘛,至于给多少钱,都可以谈嘛。

    却都被老赵顶回去了,理由是西夏本来就是叛逆,给辽国钱就罢了,难道还要给叛逆送钱?大宋还要不要脸了?

    同时给老范去了密旨,顶住!耗死西夏狗日的。

    随同密旨去的还有二十张空白告身,让老范用来拉拢那些部落头人,反正都是些七八品的闲职小官罢了,无所谓了。

    西北现在都这个德性了,赵昕竟然说要去西北?老赵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老赵想了一下,觉得总拒绝孩子不太好,最后说你要非要出去散散心,就去扬州耍几天。

    却被赵昕一口回绝了,他要去的是边关,是战场,不是要去游山玩水。

    木子走的时间越长,西北的军报越频繁,赵昕就越躁动,他着了魔一样的要去边关,无时无刻不想着看看血与火的军营疆场,只有那里才是热血男儿应该去的地方。

    最后赵昕拿着一把短刀跪在赵祯的寝宫外,不言不语,也不许任何人靠近。

    无论老赵和曹皇后怎么说,怎么劝,就是不吃不喝不为所动。

    老赵知道他要什么,可他怎么可能答应?

    最后老赵道,你愿意跪就跪着,去边关我绝不同意。

    本来老赵的意思是想让赵昕吃点苦头,他自己就回去了,毕竟只是个十五岁的孩子而已。

    谁知道倔强的赵昕在外面跪了整整一夜,老赵也在屋里等了整整一夜,他数次想出去答应赵昕,可都忍住了。

    不能答应孩子的任性要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