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最后的机会  木子的北宋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赵和木子在炕上喝了半天的茶,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不少。

    守忠在一旁负责记录二人说的话,倒不是要写什么起居注,这是老赵特意要他记的。

    他十分重视木子的意见,这小子别的不说,眼界开阔的异乎寻常,十分擅长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分析问题。老赵自觉精力不济怕忘了什么,所以让守忠记下来,有空的时候再拿出来看看。

    木子说了下辽国的事,最终下结论道:“耶律洪基志大才疏,契丹与各族离心,国内并不安稳,各部族长和军司权利太大,我觉得辽国暂时没有能力南下进攻大宋”。

    洪基老大是个好朋友,却算不上什么好皇帝,再加上辽国的各方面本来就粗糙,自己因为对各族压榨十分严酷,本身也是矛盾重重,想大规模动兵打国战几乎不可能。

    老赵说了下西北的局势,总体来说西北上半年打得热闹,下半年的局势是趋缓的,直到现在快过年了,西夏人没有大规模的入侵,有消息说元昊带兵往西去了。

    木子笑道:“打不动了,西夏比我们预想中还要穷,他们耗不起,以战养战是有前提的,只有能大规模远距离突入敌境的时候才有可能以战养战,比如西夏能一口气冲到长安,就能用大宋的粮草以战养战,可惜他们没那能力,只能跟范相公在边境对耗,即便打下两个堡寨也没用,只会空耗人马”。

    老赵苦笑道:“他打不动,大宋也打不动了,今年的赋税用掉大半了,来年夏税收上来之前还不知道怎么过呢”。

    打仗是个费钱的营生,西北一天不安稳,朝廷的钱粮就要源源不断的送过去,大宋确实有钱,可花钱的地方也多,幸亏今年大收,不然现在就挺不住了。

    木子轻松的道:“陛下不需忧心,明年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适当发行一点国债,西北战事终究要结束的,等大宋拿回河套和横山,与西夏早晚还要和谈,那时大宋的财政就宽裕了”。

    老赵一愣,“国债?什么事物?”。

    木子道:“先不忙,等我考虑清楚了写个条陈给陛下送去,到时陛下与相公们商量商量,应该能助朝廷不时之需”。

    老赵点点头,今年托老天爷的福没什么大灾,庄稼大收,加上商税也增加了一些,日子倒是勉强能过,若是没什么大事,撑到来年夏收问题不大。

    又想起一件事来,问道:“对夏策老相公与韩琦已然知晓了,大体上政事堂和枢密院是同意的,韩琦说将来应该一鼓作气西征灭夏,让西域回归我朝版图”。

    木子笑着摇摇头道:“胃口太大了,征西灭夏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即使收回横山一线,也只能保证大宋在西北占据主动,西夏仍有实力自保,远征夏州需横穿千里沙漠戈壁,代价太大也太危险,一旦战事不利得不偿失”。

    老赵点点头道:“那将来应如何?”。

    木子咬了口萝卜在嘴里嘎嘣嘎嘣的嚼着,又喝了口热茶,慢慢的道:“臣以为,对夏之战不应好高骛远,当以横山一线为战略目标,一旦吃掉河套把边境推进到横山就应止步修筑防线。

    西夏失去横山诸部和山脉的地利,再丢掉河套平原,他们想袭扰大宋就要跨过千里荒漠,以半残的西夏是做不到的。

    同样的道理,大宋想彻底灭掉西夏囊括西域也一样要艰难,以举国之力冒险远征,乃不智之举。

    说到底,西域作为战略目标的性价比太低了,至少跟幽云比很低”。

    说到这里,老赵面色严肃的道:“幽云!”。

    木子点头道:“不错,幽云,还是那句话,西北只要收复河套,把堡寨修到横山上,暂时就足够了。下一步就要马上训练骑兵为收复幽云做准备,收复了幽云故土,把北边防线推到长城,只有到那时,大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