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7章 扬名  木子的北宋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个问题,评价一支军队的标准是什么。

    木子以前坚定的认为当然是战斗力,这还用说?

    军队是打仗的,是暴力机构,能打就是好军队,不能打就是烂军队,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他发现自己错了,百姓们评价一支军队好不好第一标准竟然不是能打不能打,而且这支军队是否会欺负他们。

    各地木氏兄弟的信里明确的说了,青龙军莱州剿匪一战成名,各地百姓都在传扬这事儿。

    这个名气把常卜等人抓获归案是其次,主要是青龙军一路路过数县和几十个村镇,竟然没发生一次滋扰百姓的事,没毁坏庄稼,没偷鸡摸狗,没强买东西,甚至连大声呵斥百姓都没有……

    在大街上与几个上年纪的老人和商贾聊了会天以后,木都头明白了,他解开了一个一直以来的困惑,当初在庆州南大营,为什么百姓们对西路军那么拥戴支持,他一直以为是因为西路军血战西夏人百姓感恩,原来是还因为西路军没欺负他们……

    莱州百姓们没看到青龙军被土匪吓得尿了裤子,他们只看到常卜他们被一网打尽了,他们还看到青龙军的士兵和颜悦色的说话,没碰他们的妻女,也没动他们的鸡鹅。

    士兵们出于在密州的习惯,顺手帮他们做了点事,比如帮老人挑了一担水,帮汉子们推了一把车,或者掰下一块自己的干粮递给孩子,只是几件小事而已。手足无措的百姓直到士兵们走远了才回过神来。

    百姓们围着步兵营求他们在莱州驻扎,他们不懂什么朝廷律令,他们只知道青龙军不但不欺负他们,而且保护和帮助他们。

    青龙军走了,留下了神话般的赞誉,这个声音随即广为流传,很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山东,并向各地蔓延。有去过密州的商贾证实了传言,青龙军的士兵冲进着火的屋子救出娃娃,他们帮老人干活儿,他们彬彬有礼,他们从不与百姓粗声大气的讲话……

    莱州士绅找到知州,联名请求知州上报朝廷,调一营青龙军来,来这里保护我们,知州只得照办,因为民心不可违,至于朝廷怎么安排他就管不着了。

    奏折送到京里,大人们也傻了眼,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奏折,竟然有地方上请求朝廷派兵驻扎,以往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老赵拿着奏折又看了一遍,狐疑道:“竟有军队如此得百姓爱戴?”。

    随奏折送来的还有莱州士绅三十七人的联名请愿书,说的很清楚,不敢奢求青龙军移驻莱州,求一营军士庇护即可。

    有大人羞愧的道:“陛下,臣家中写来急信,老父命臣务必促成此事……”。

    有相公苦笑道:“臣恩师莱州人氏,也来了书信说此事”。

    老赵道:“左右不过是剿灭一股贼人罢了,何至于此?”。

    那相公道:“恩师一生刚正,风骨尤坚,亲眼所见,青龙军军纪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惩恶扬善扶助弱小……”。

    两位大人自然不是在为家乡和恩师徇私,他们是在证实传言不虚。

    韩琦叹道:“木大人有古名将之风啊”。

    众人皆齐齐点头附和。

    这你不能睁着眼说瞎话,不到半年,人厌鬼憎的山东兵渣子成了争抢的香馍馍了,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老赵晃了晃手里的奏折问道:“那以爱卿之见此事当如何?”。

    韩琦坚决的道:“自然不允,青龙军成立日短,而且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岂能拆分?”。

    众大人齐齐附议,这是肯定的,大宋缺强兵,好容易有一支像点模样的,说啥不能再拆了。

    西路军当初被拆了,直到现在许多大臣都悔恨不已,这要再把青龙军拆了,那可真是罪人了。

    老赵当然从善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