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九章他的馈赠,是恶魔的慈悲  我被禁区污染七十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病因:引起人发病的原因很多,《黄帝内经》将其归纳为二类。风雨寒暑实为“六淫“的概括;阴阳喜怒乃“七情“的概括;饮食居处即“饮食劳倦“。可以认为这就是后世三因说之滥觞。
    2发病: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评热病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都论证了这一点。
    3病变:疾病的变化是复杂的,《黄帝内经》概括病变也是多方面的,有从阴阳来概括的,用表里中外归纳的,用寒热归纳的,从虚实而论者,实指邪气盛,虚指正气衰。概括说来,有正虚而邪实者,有邪实而正不虚者,有正虚而无实邪者,有正不虚而邪不实者。
    折叠诊法学说
    望闻问切四诊源于《黄帝内经》。
    1望诊:包括观神色c察形态c辨舌苔。
    观神色者,如《灵枢·五色》c《灵枢·五阅五使》和《灵枢·五色》所载,这些在临床上都很有意义。
    察形态者,是察看人的骨肉皮肤而推断病情,在临床上虚实是错综复杂的,只有知其常,才能达其变。
    辨舌苔者,如《素问·热论》c《素问·刺热论》和《灵枢》所载等等。
    2闻诊:包括闻声和嗅气味。
    闻声音者,是听患者的声音而诊断病情。
    其次是嗅气味,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肝病其臭臊,心病其臭焦,脾病其臭香,肺病其臭腥,肾病其臭腐。
    3问诊:问讯患者的自觉症状,以诊断病情。
    4切诊:包括切脉与切肤。《黄帝内经》言切脉最详,主要为:
    (1)三部九候法:即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分天地人三候。
    (2)人迎寸口脉法:即兼诊人迎和寸口两处之脉,互相比较。
    (3)调息法:即调医者之呼吸,诊病人之脉候。
    (4)谓胃气脉:脉象之中有无胃气,至关重要,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5)六纲脉:《黄帝内经》所载脉象很多,如浮c沉c迟c数c虚c实c滑c涩c长c短c弦c细c微c濡c软c弱c散c缓c牢c动c洪c伏c芤c革c促c结c代c大c小c急c坚c盛c躁c疾c搏c钩c毛c石c营c喘等等。但常以六脉为纲加以概括。
    其次是切肤:肤泛指全身肌肤,按肌肤而协助诊断的内容很多,如“按而循之“c“按而弹之“等等。但论之最详细的是切尺肤。因为脉象与尺肤有必然的联系,故诊病时亦可互相配合。
    折叠治则学说
    研究治疗法则的学说称治则学说。
    1防微杜渐: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如“春夏养阳c秋冬养阴“等皆言预防疾病,有病早治防其传变。
    2因时c因地c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者,是告诫医者用药勿犯四时寒热温凉之气。
    因地制宜者,在治疗时不可一概而论,必须加以区别。而《素问·异法方宜论》论述东南西北中“一病而治各不同“的因地制宜甚详,如东方之域,其治宜砭石;西方之域,治宜毒药;北方之域,治宜灸祔;南方之域,治宜微针;中央之域,治宜导引按偁。
    因人制宜者,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和《素问·征四失论》所载。
    3标本先后:即因病之主次而先后施治。有关标本先后施治的大法在《素问·标本病传论》中叙述最详。
    4治病求本:这是《黄帝内经》治则中最根本的一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
    5因势利导:在治病求本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权变。
    6协调阴阳:此为治疗之大法要义。
    7正治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