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一镇一产业,一村一产品  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婵下来时,打扮得青春靓丽。
    换上了流行的背带式牛仔裤,一件雪白小t恤,挽着一个小包包,蹦蹦跳跳的跑过来。
    杨云也收拾得规规矩矩:“好了东哥,妈,我们跟东哥去深圳玩啦。”
    杨母微微一呆,看见身后的杨婵:“怎么阿婵也去呀?额,也,也好啊”
    林岭东略显尴尬,也不忘提醒道:“边防证带了没?”
    杨婵拍拍小包:“在我这里呢,走吧走吧。”
    杨婵推着林岭东,向着巴士站台的方向。
    “快点快点,晚了赶不到小巴了。”
    “赶什么小巴啊?”杨云嘟哝道:“跟着姐夫还坐什么小巴?去挤检查站啊?当然是坐火车啦。”
    林岭东竖起拇指:“够醒目啊靓仔,去常平火车站。”
    这个年代,想去深圳可不容易。
    那是经济特区!
    一个特殊的海外出口加工区。
    在这里,有着海量的优惠政策,廉价的地皮租金,综合税率减半,原材料以及设备进口关税全免,专供海外投资,产品大量出口,承接港岛的制造业转移升级。
    一个开放的商业天堂。
    短短十年之间,便从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大都会。
    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只不过,这个圈也太,太,太大了点。
    其面积达到了300多平方公里。
    阿猫阿狗是不让进去的
    于是,在東莞与深圳之间,修建了一条长达80多公里的边防线,用3米高的铁丝网拦腰截断,修建巡守公路,检查站,驻守大量兵力,以确保特区的安全。
    如果是外地人想去深圳,非常困难。
    必须经历政审,办理边防证,身份证,如果是年轻女孩儿,还需要未婚证明。
    检查极其严格。
    除此之外,便只能偷渡。
    由蛇头带领,经耕作口和剪开的铁丝网钻过去。
    还三天两头查暂住证。
    要是被逮到?
    不好意思!
    先丢樟头木干半个月苦力,遣送费挣起来了,才安排火车遣返本地。
    但广東人就无所谓了。
    经济特区,最早还不是广東人撑起来的?
    尤其是東莞一带,到深圳淘金务工的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办理边防证。
    普通的广東人,去特区一般是搭小巴。
    乘车两小时,排队两小时,去南头,沙湾,背仔角几个检查站入关。
    但商务人士却不一样。
    可以搭廣九铁路,乘坐专门的商务舱,经罗湖口岸入关,下车就是市中心了。
    “东哥早。”
    “咦?带这么靓条女呀?”
    刚进站前通道,门口的执勤人员就打起招呼来。
    林岭东笑骂:“闭上你的鸟嘴,车有没有晚点?”
    “东哥乘车,他怎么敢的嘛。”
    购票窗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这里面的乘客,一个个穿着前卫,衣衫亮丽。
    拖着大包小包,几乎全是做生意的老板。
    林岭东也乖乖排队。
    到窗口时,售票员也是熟悉的。
    “系东哥啊?好久没看到你了。”
    “阿丽,给我来三张坐票。”
    将三人的边防证,自己的商务通行证,从窗口推了进去。
    阿丽掀开通行证,便看到两张百元大钞。
    左右一看,轻车熟路的昧下。
    “去罗湖还是红磡啊?”
    “去罗湖。”林岭东身子一侧,露出身后的杨婵:“这两位是我家里人,以后出入行个方便?”
    阿丽不忘抛个媚眼:“懂了啦,车票拿好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