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八回 王拱辰无意掀风波 提刑官出仕陷两难  辛夷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回说到范仲淹进到后殿里,见赵祯正面色极差的盯着桌案上的札子,未知是吕夷简等人的,还是自己的。好在他也极少碰到赵祯脸色不坏的时候,还不至太紧张,但皇帝不开口,他便没有催促的理。
    过了半晌,赵祯才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你不是有话,怎还不说”
    “陛下。”范仲淹得了令,叉手徐徐道,“若河北到现在都不晓得有新提刑准备上任,臣方才在朵殿等候之时,借了邸报来读,里面又对那边人事的任免只字未提臣便恐怕中书的诏令颁布下去,发榜会否太慢,以至”
    赵祯伸手让他打住,干脆将他的意思挑明:“你想提醒朕,仔细有人刻意把圣旨延后下达,导致政令不畅,是不是”
    范仲淹点点头:“陛下圣明。”
    “朕明白你的顾虑,不过朕也给你提个醒”赵祯把周成奉叫进来,让他找出堆压在侧的一摞章奏摆到御案上,看着范仲淹问,“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望陛下告知。”
    “这些是半个月来弹劾你勾结朋党的上疏。”赵祯随手将其中一本,交由周成奉转递给他。
    范仲淹接过来,只见奏疏中说他与钱惟演,还有钱惟演手底下的几个官员,什么欧阳修,梅尧臣之类的,拜为挚交。而钱惟演的儿子又与颢蓁的妹妹结亲,是以他们大有攀附宗庙之嫌。
    他有点惊讶,因札子里提到的人是真的,挚交亦是真的,惟独攀附宗庙不是真的,却是偏颇之词,最难说清,可见上疏的人在他身上下过一番工夫。
    其实最近朝野流传他结党的风言风语很多,但他坚信身正影子正,加上朝中并无掀起波澜,便不太在意。说到底,谁想得到自己在陈州河南淮阳只呆了一年而已,那点事就都能被挖出来做文章呢
    他还未及表态,赵祯打发周成奉下去,亲自拿起一封开始读:“昔日惟演以后族之亲,屡次妄议宗庙之制,专执高权,私扶党羽,因落撤平章事。而今身居西京洛阳,仍不安于圣德垂怜,蓄养登科子弟。惟演府中如范仲淹c欧阳修c梅尧臣c谢绛c尹洙之流,妄图借诗文依附圣上,阿谀显贵。其文章看似养护风化c实则教养百姓不知君父,实乃隐患却居于陛下左右者也。”
    他懒得往下念了,合上札子,默默盯着范仲淹不放。
    赵祯读的奏疏比上一封还赤名道姓的颇有坐实了的味道,仅是开篇这几句已想致他于死地。
    但范仲淹相信赵祯不会忘记,那年朝廷对他们这几个文人的行为,持的是鼓励态度,遂从容的解释:“陛下,臣与人结交,只为当年世人作诗一味追求靡靡,却忘记士人做文章,应为陛下,为天下而作。所以臣曾说诗文仰主乎规谏,俯主乎劝诫,为的也是规正诗风,而非讨好圣上啊”
    赵祯平静的说:“你不必怕,弹劾都被朕压在后殿了。自古帝王们都厌恶朋党,朕同样厌恶,但无须搞得士大夫们为了全身远祸,连寻常的交游都不敢。倒是你想没想过,何解有这么多人要参你”
    这点,早在看到弹劾的数量时,他已经想到了,却不敢直言。
    赵祯:“既然入宫请对,就别支吾不前。”
    范仲淹颔首,却暗将原本要说的下半句话,硬生生改为:“这两个月臣一直在打探朝中谁与孟王有瓜葛,谁与太后娘娘有牵扯兴许让某些人看不惯了,便先下手为强,诬赖臣欲勾结圣人。”
    赵祯瞧得出范仲淹有意不损他的面子,不禁摇摇头,冷笑一声:“你一个七品谏官,便是真看不惯,也犯不上让群臣一天一本的参。他们这分明,是看不惯朕”
    慈寿殿里。
    杨太后最近一段时间,与辛夷的面见也不见,是在不声不响办三件事。
    一是将沈太妃提及的后生,那个自称一清的淫僧,安插进洪福院的祈福阵仗里。以她皇太后的身份,办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