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 悖论  来自角落的潜伏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开始所有人都把它当做另一个模仿犯的作为。
    宣告书早就在记者的调查中被泄露出去了好几份而且它本身也没有特定的规格或者版式限定完全没有一个符合单一身份的规律。
    黎明的名气当时已经能够“独占鳌头”模仿犯本身就多的离谱但有胆量这样做的犯人大多都被很快捉拿归案——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如果这个案件安上了黎明的名字最精英的警官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大多数的犯人不会有黎明那样恐怖的完美犯罪天赋相比之下简直是破绽百出。
    作为知名的连环杀手黎明的犯罪行动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特征——那就是不留痕迹的完美犯罪。肖自铭的发现和逮捕行动完全是由于个人能力掺杂特定机会的成果他自己都很难不为这个对手的能力感到恐惧。
    按照原本的规矩没有显著证据证明身为杀人犯的李永清理应在被扣押二十四小时以后放走。但他毕竟曾在通缉下长期在逃按照原则违背了配合警方调查的义务因此肖自铭才得以把他长期关押在派出所自己每日进行有所图的闲聊。
    但在这位模仿犯的事件被警方人员现场勘查过后另外的疑惑徐徐升起。大多的模仿犯犯案都是源于私怨是心怀过于偏执正义的人们为了却心中的大石杀死自己憎恨的仇人的作为。正因如此调查一开始的方向也向着这个方向进行。
    现场痕检一无所获。
    目击者证词一无所获。
    人际关系调查一无所获。
    死者行踪的分析一无所获。
    手法中存留的破绽一无所获。
    凶手事前调查的痕迹一无所获。
    凶器来源途径倒不能算是一无所获——因为杀死死者的正是他藏在身上防身的匕首一番调查查到了死者自己的身上购买记录里白纸黑字写着他本人的名字。
    总而言之这是又一起传统意义上的“完美犯罪”。
    单一一起案件还没有改变什么只是第二起第三起案件的发生在这之后延续了下去。
    完美犯罪。
    除了运气实在惊人恰巧让疏漏的证据全部销毁的悬案只有真正的犯罪天才能确保实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案件。一次刻意的达成已然恐怖之至两次二三次……实在是难以想象。
    而作为肖自铭认定的天才李永清已经在派出所里休息了很久毫无外出犯案的可能性。
    肖自铭也不是没有想象过李永清留下作案手法让人帮忙实现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很容易否决——完美犯罪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完美的计划更是犯案者本身的应变能力、临场完成任务的缜密思维、沉稳而不易动摇的性格、犯罪相关的经验和足够强健的体质。
    最容易实现的反而是最后一个而前面几项想要实现就只能依靠所谓的天赋甚至是犯罪行为的实操。
    难道真有这样一个人能和现在被逮捕入狱的李永清一样拥有这样的能力?肖自铭不敢相信但也由不得他不信因为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剩余的“可能”只有这么一种。
    但在旁人眼里却还有其他的猜想。
    一个黎明被捕而另一个黎明仍在作案。这样的情况在他人看来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被逮捕的李永清只是一个警方拿出来的“替罪羊”真凶或许还在外逃窜。
    这就成了另外一个层面的争议。李永清是黎明系列案件的真凶这在肖自铭眼中是板上钉钉但在他人眼里这不过是几乎在警界被神化了的肖自铭一个人的看法连专案组对其中的原理也没有那么笃定。
    而这也恰恰是一个要点。两个犯罪天才同时出现这是多么渺茫的一种事件?在肖自铭和李永清的你来我往于审讯室中长久僵持的同时外界的压力也逐渐逼近了这起尚未了结的连环杀人案侦办的进程。
    因为对手同样是一个“完美犯罪者”专案组的大批人马也被调动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