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一四章 雄心壮志  纨绔邪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这王阳明的学说嬴冲只觉是头疼。心想知行合一这道理无疑是极好的。
    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这是教导人们行事做人的道理。
    可那‘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等等言语却让嬴冲不以为然。
    三日格竹而无所得是你自己那时太弱了吧?十一二岁的时候能懂多少道理?(王阳明格竹是十八岁这里设定为十一)
    没有一定的学术为基础能格出什么道理?且竹从初生时的竹笋到蔚然成竹需经历数年只三日时间未免也太短了些——
    不过这样的人物说不定是最适合那浩然正气。毕竟后者也是以心为本。
    嬴冲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要将王阳明纳入麾下。抛开这位的‘心学’不论此人的治政治军之才无疑都是上上之选两方面都极其出色。
    此外只需二十年此人也必定可入皇天位成为儒门最绝顶的强者。
    可如他嬴冲就因这位的潜力就极力招揽又觉有违自己的本心。他实在没法勉强自己去赞同王阳明的学说。
    唯心与唯物之间他还是更赞同后者。
    最后嬴冲还是决定将此事暂时押后准备看看再说。且人家王阳明也未必有投效他嬴冲之意此时他就在想这些未免太自作多情了。
    这般想着嬴冲又觉不解。自西周开国后这万年以来七国中陆续有圣人宗师涌现如孔子老子墨子杨朱等等都各自开辟一家。然后又有无数学宗巨擘将他们的学说不断的演化完善推入高峰——
    凭心而论这些学说都有其可取之处。无论儒家墨家法家还是道家农家杂家等等或能经世致用或能惠及万民。
    可绝大多数人都是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坚持门户之间将其他学说视为异端。
    似那墨家的墨工之术无疑是有益于国却偏要推崇什么兼爱非攻。农家重农不错钻研农学使各地粮产大增。却又极度排斥商人认为农业是道德教化的前提与保证。劝民务农能使百姓民风淳朴还想要将农人束缚在土地上防止他们随意迁徙以供君王与官府驱策。
    而儒门就更不用说一个‘礼’字使嬴冲唾弃万分。那就是维护士大夫与君王地位的歪理邪说。
    总之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
    可怎就从没人想过要将这些学说融为一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难道就一定要分儒家墨家法家不可么?
    嬴冲心想自己如若有朝一日执掌天下大权。必定要将那百家都尽数罢黜不可只将那各家有益之学融为一体教授给天下学子。
    可随后嬴冲又觉丧气心想自己该如何界定什么是有益之学了?只怕天下的士大夫不会认可吧?
    自己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对的理想与实践结合确实是做人的道理。可那心即是理却是错的迟早会令天下沉沦。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是错的天理即是人欲则是对的修正了儒门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这理学与心学只需二者中和一番就是各取所长?
    可那王阳明却不会如此以为吧?他定然是要视自己为邪魔外道。
    他嬴冲日后真要敢这么做那无异是与天下为敌——尽管这也很有趣就是了。
    摇了摇头嬴冲收起了思绪。随后就发现他此刻所在的讲经堂内王阳明已经下场了讲台之上已经换了一位他不认识的士子。
    此时这经堂之内已经有不少冲着王阳明过来的士子络绎离开。嬴冲也有意离去却听讲台上的那人说的是民富论。他稍稍在意留下来静静倾听了一阵。
    可当嬴冲听得——‘夫富室贫之母也上下之所赖也为天子养小民诚不可破坏’;“富家巨室小民之所依赖国家所以藏富于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