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思虑
英宗赵曙的预案上现在便放着王静辉和苏轼策论两人文才隐隐有分庭抗礼的味道而其文风也是迥然不同。苏轼策论慷慨激昂而王静辉则是内敛稳重要不是知道“大江东去”是王静辉在过阁试中所作赵曙差点儿把两个人的策论给弄反了。
赵曙继位来经过与太后不合、撤帘亲政、濮议较量、抗灾防疫、郭逵事件后心智远比刚刚被迫继位时要沉稳的多政治经验也成熟的多现在已经能够得到仁宗时代群臣的认可了。在从一大堆麻烦事中抽出手来的英宗赵曙现在更关心的便是如何解决大宋现在所面临长期弊政积累下来的问题如果解决这些问题那肯定是要给大宋动一次大手术的。现在朝野内外虽然都认为要革除弊政但对此也是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朝以宰辅韩琦、枢密使富弼和司马光、欧阳修等人都认为大宋如病入膏肓的病人一样需要缓慢治疗;在野所普遍持有的便是苏轼“重症需猛药”的“骤变”态度。
在英宗赵曙的心目中对这两种态度都不是很满意毕竟双方的缺点都是明摆着的“骤变”不成那转眼之间便成为大祸后果难料风险和受益不成比例英宗不是毛头小伙子首先便把“骤变”说给踢掉了;“缓慢图之”又使他对现在大宋的处境感到十分担忧尤其是财政方面宰辅韩琦已经多次向自己亮出红牌连自己的爱女出嫁都要受到限制这能不让他心中窝着口气吗?不过这次王静辉和苏轼之间的讨论中却有提出了“寒暑论”其观点明确而且立足也是非常的稳当在没有更好主意和对王静辉一贯的表现满意的情况下赵曙心中还是非常满意他的“寒暑论”的。
英宗赵曙把苏轼的策论递给在一旁站立的宰辅韩琦说道:“朕还在藩邸做皇子的时候便听说过苏子瞻大才仁宗皇帝看过苏轼兄弟的文章后还说:为后世得两相才。今观其才学果然名符其实朕也想仿唐代故事将他召入翰林就当知制诰韩相以为如何?”
宰辅韩琦说道:“苏子瞻远之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一定要在朝廷内培养。这样长久做官才不会有人对此有异议。圣上今天如果骤然提拔他估计天下士子可能未必都会认同这样的提拔恐怕对他不利。”
英宗赵曙听了韩琦的话后沉吟良久韩琦在话中也是在暗示他莫要再出一个郭逵所以便点点头说道:“韩相说的有理那就让苏轼修起居注如何?”
宰辅韩琦想了想后说道:“记注与制诰相邻也不可轻受;不如让他在馆阁中做一个上贴职并且召试这样最为恰当。”
英宗赵曙听后点点头说道:“就按你说的去做吧!”说完又从御案上拿起王静辉的策论说道:“韩相你看看驸马的策论和苏轼的策论那个更好些?”
韩琦笑着说道:“老臣要恭喜圣上得了位才高的驸马臣以为在文才上驸马和苏轼不分宣至但在才学上驸马却要高苏轼一筹。老臣窃以为所谓‘骤变’实在是兵行险招一旦有失必伤国本试问天下有哪位大才能够行此治国之道而不失?恐武候再生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臣观驸马之文虽不如苏子瞻行文慷慨激昂但终究是书生意气多了些反观驸马之文在臣开来倒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策论言辞也是老成之谋观此文可知驸马深通张驰之道圣上何不请驸马进宫应对也好让臣等解心头疑惑呢?”
宰辅韩琦历经两朝宦海沉浮几十年深知国家目前的症结所在但苦无良策来解决所有的人都知道应该变革但谁又能想到这中间的玄机呢?在他看来“骤变”之法可以和商鞅变法等同先不说商鞅为此而落得五马分尸的凄惨下场就是秦国一统天下后也不过经二世而忘法家的那套东西在他眼中实在是靠不住。但是自己和欧阳修等持“缓进”态度的官员对现在大宋的处境又那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也是眼睁睁的看着国家的元气一天天衰落。驸马王静辉的“寒暑论”看似有些折中扯皮之嫌但以韩琦和王静辉的接触来看知道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