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毁灭之城  都市藏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时的魏惠王之所以第一个选中开、封建都与该地区距黄河、济水不远水道四达不无关系。
    他迁都大梁城不久就组织大批人力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即历史上有名的鸿沟。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条鸿沟导致了大梁城被毁。
    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两国曾在大梁城下展开过一场激战。
    由于久攻不下秦兵就经黄河引鸿沟水灌大梁水围三个月后繁盛一时的大梁城遂化为一片废墟。
    这也是开、封第一次因水患而遭到的“灭顶之灾”。
    这样的灭顶之灾是真正的灾难一次水患淹没了一座城市而这座城市中东西最多也就会被带出一些金银珠宝至于其他的东西肯定都埋在了废墟当中所以这样被淹没的古城是很有考古价值的。
    不说其他就算只是这么一座战国时期的大梁城价值就不可估量就不要说后期继续重复这一过程的另外几座古城了。
    而这完全是因为周围的河流从鸿沟演变而来的汴河成为后来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开、封发展史上最鼎盛时期的北宋王朝之所以定都于此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一个“河”字即汴河的缘故。
    这时的汴河已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一条大通道从而给开、封带来空前的繁荣也带来了灾难但要完全说那几座古城是因为黄河泛滥而毁灭的又不尽然。
    当时有句名言:“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这说明。古代开封城毁灭了不止是一次所以这是一个地道的毁灭之城一次次的毁灭一次次地重建直到现在这里还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
    “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这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人们普遍认为因为黄河泛滥才使得这一座座古城被黄河的泥沙无情淹没。
    但在逐步揭开开、封地下“城摞城”现象的过程中现在已经纠正了这一认识。
    北宋以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由天、津附近入海距离开、封数百里。它虽然不断决溢泛滥但对开、封并无直接影响。
    黄河真正开始威胁开、封的安全是在金代黄河向南大改道以后此后的1000多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的就有7次。
    史载1305年黄河决口把开、封城淹没殆尽。
    1642年为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掘黄河堤“城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
    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37万人仅存2万余人开、封城元气大伤。
    黄河的一次次吞噬加之风、沙、兵火侵扰。作为一代雄城的北宋东京城(故址)逐渐完全被泥沙掩埋从地面上消失了。
    正是黄河的缘故开、封从国都衰落到后来成为省城进而成为一个地区性城市一步步走向衰落。
    然而。也正因为黄河的泥沙“大被”东京城等才得以免遭更多的兵火风沙摧残而较完整地保存给今人一份丰厚文化遗产可以说是真的毁也黄河功也黄河。
    六座开、封城像塔样层层叠压特别是从唐代到现在的2000多年间这座城市的中轴线没有变化这是顽强向上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开、封建城距今已近3000年现在的开、封城垣是清代的开、封府城也是解放前的河、南省城。
    这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全国著名的中州古城是我国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城垣建筑。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既然是冲积平原自然是会不断的变化的不管是扩大还是缩小甚至是有了大水冲击之后会直接移位这些都造成了这一地区的巨大变化。
    由于是建立在冲积平原上所以随着黄河的不断冲刷这块冲击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