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抉择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公果真如你所料有大批兵马出城往郿坞方向去了!”
    长安城清明门外李儒家的骑奴在打听完消息后就策马快速往这边来和李儒的车马汇合并向李儒禀报看到的情况。
    李儒先前所言的去郿坞避难云云不过是掩人耳目的话语而已。
    他心知宫中发生剧变董卓凶多吉少这场蓄谋已久的朝堂风波将会掀起滔天巨浪受到波及的绝不会只有一家一姓长安城中只怕已经是兵马出动四下收捕董逆党羽了。
    而郿坞作为董氏一族的老巢所在定然是重兵围攻之地。那些发动了这场针对董卓的政变的人都绝不会再给董氏一族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所以他们一行人在长安城门封闭之前抢出了清明门后就选择了隐匿行踪暗中打听各方的动向。
    在听到了骑奴的低声禀报后李儒脸上并没有多少惊讶之色他谨慎地问道:
    “可曾见过是谁人率领的兵马?”
    “看旗号好像是朝中皇甫中丞领兵。”
    李儒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果然是朝中那班蓄谋已久的老臣发动的政变。这个时候连老奸巨猾、一直隐忍蛰伏的皇甫嵩都跳了出来看来董卓定然是已经命丧宫禁之中了。
    “走郿坞现下已然为叛军所围攻。皇甫义真领兵坞中董氏之人皆平庸之辈势难抵挡我等速速赶往徐中郎将营中!”
    李儒打听完长安城中兵马的动向后立马就决定了自己一行人的去处。
    眼下时局骤变不论是为了自保还是反击走的每一步都需要争分夺秒李儒连声催促自家的车马上路加速往城外徐荣兵马的营地里赶去。
    ···
    徐荣营地
    中军大帐内匆匆赶到的李儒安定心绪尽可能地用最清晰、快速的话语向徐荣描绘了此刻正在长安城中发生的一系列朝堂剧变。
    “徐君如今城中剧变太师生死难测朝堂之上又有奸邪佞臣挟持天子祸乱京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然亦是忠臣良将奋发立功之时前汉诸吕之乱曲逆、绛侯戡乱定危功在千秋社稷今日之事已然如此祸福之道悉系于君一身啊!”
    李儒转动眼珠看了看坐在帐中将位的徐荣尽管他刚刚已经将长安城内外的形势分析清楚并将徐荣比作前汉平定诸吕之乱的周勃但他看见上首徐荣隐晦不明的神色还是决定再给徐荣加一剂猛药。
    “徐君手拥强兵若此时束手无为无异于授首于人。须知前汉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躬逢戾太子之乱按兵不动观望成败。事后孝武皇帝以其怀诈有不忠之心下狱诛死。”
    “前车覆后车戒。徐君还需早作决断啊!”
    李儒说到这里眼睛死死盯着徐荣的脸庞力图通过自己的言行在无形中增加压力迫使徐荣尽早做出决断。
    徐荣在董卓从雒阳撤回长安后就不曾带兵外出征战而是奉命驻兵在长安城外。他虽闲暇下来的体态稍稍发福但身上那股百战宿将的威严气势却不曾削减。
    听完李儒一番夹枪带棒的言语他脸色凝重沉默了。
    董卓近年来的一系列行事喜怒无常又好以刑法立威与早年间带兵征战时以恩义厚结将士之心的形象截然不同就连徐荣这等跟随他已久的军中宿将行事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唯恐忤逆了董卓的心意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现在董卓身陷宫禁生死不明朝中又有大臣奉旨讨贼长安城门已经封闭各门都有兵马严防驻守只有李儒这个已经在朝中失势的往日智囊从长安城中逃了出来。
    所以哪怕李儒阐明利害关系极力劝说徐荣起兵夺回长安城的控制权但徐荣还是不敢贸然答应这件已经超乎他意料和职权范围内的事情。
    “李君我知道你此时心中焦急但情况未明我还是不能贸然起兵须先我派人联络董、胡、杨诸位中郎将后再作决议!”
    李儒一听徐荣的话情急之色溢于言表。眼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