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回 南北纵双翼  结庐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长翎恨声道:“若非他老人家遭奸人所害我大魏又岂会裂疆东西荣光不再?”
    宋云颔首道:“不错以清河王之英才韬略若他健在大魏必不致此更无高欢、宇文泰今日。”
    孙长翎道:“有宋大人此言也不枉我等此番救你。”
    赵秉文道:“孙大哥恕我识浅适才听你讲北魏我曾幸蒙陈庆之老将军垂教谈及天下大势时只听有东魏与西魏却不知这北魏……”
    孙长翎怅然道:“秉文兄弟不知我实是鲜卑人。我鲜卑族是由拓跋、达奚、拔拔、独孤、步六孤等部组成。自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大魏以来征后燕破柔然歼后秦于柴壁败胡夏于都城复克北燕、降北凉一统北方与南朝互峙已近一百五十年。后来国运式微皇家不振纷乱迭起承祖宗庇佑天降清河王于我族正待拨乱反正重振国威奈何朝内奸人擅政奸贼元叉与阉狗刘腾百般忌害后狠下毒手加害清河王逆贼尔朱兆弑孝庄帝高欢逼走孝武帝终致大魏裂为东、西二魏先人开创的基业……”说罢潸然泪下。
    宋云叹道:“本官有幸曾与清河王同朝。清河王风神外伟博涉经史长于理政明于决断内德淳厚深得众心本官亦是深为折服。”
    赵秉文劝慰道:“孙大哥也不必过于伤怀。我想先人既能于乱世之中百舸争流开创基业我等后辈只要努力大事亦有可为。”
    张虬插口道:“老孙听你说来你们都是鲜卑人那清河王如何姓元、你又为何姓孙呢?”
    孙长翎咳了数声答道:“大魏立国之初拓跋皇室为防子少母壮母后干政对被立为储君的皇子一直是子贵母死。自生母早年被赐死后孝文帝由身为汉人的祖母抚养长大受汉家文化影响颇深故亲政后带领鲜卑族各部效汉并改用汉姓。其中拓跋皇族改为‘元’姓而我部改为‘孙’姓”。
    “哦原来是这样。”张虬想了想又问道:“你既是北魏清河王元怿的人适才你说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那另一人又是谁?”
    孙长翎有些诧异道:“瞧张大哥也会些拳脚怎的对武林之事所知不多?”
    张虬顿时语塞讷讷道:“我平日里专心练功很少出门。”
    孙长翎也不追问转口道:“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所讲正是北魏清河王元怿、南梁湘东王萧绎。”歇了歇接道:“清河王在世时有一知交儒士此人风采绝伦学识超逸。令人奇怪的是如此人物却籍籍无名无人识得但据传听他口音似是青州琅琊人。”
    赵秉文闻言心中突跳暗忖:“又是琅琊。”忙定下心神再听孙长翎说道:“清河王有御赐珍藏佳酿名为点春露仅三十坛平日里绝不用以待客但只要这儒士来清河王必取出一坛二人欢饮畅谈每次俱是酒尽人散神龙见首不见尾。后清河王薨逝此人每年必到陵前祭拜。大约十年前倭国发生内乱多处土地与海域失守倭主见华夏动荡便遣使者率领国内最强的十名武者名为朝贡实则趁机暗中刺探南梁与北魏情报欲挟势与实力弱者结盟一来可借兵回国平叛二来即使借不到兵也可借盟约改变与中国的地位关系进而提高倭主国内威望再便宜行事。哪知年仅弱冠的南梁湘东王萧绎会见倭使时洞若观火看穿倭国阴谋面对倭使的要挟与武者的挑衅信手拈起一支毛笔以书生之姿不出二十回合便将十名倭国武者悉数击败倭人畏服狼狈返回。自此南梁湘东王萧绎声名大振直追当年的清河王。盛名之下儒士存意前往拜访。一个月后返回清河王陵墓巧遇清河王长子元亶。见到故人之子儒士遂将自己南梁之行相告。元亶问湘东王是否名如其实儒士略一沉吟只说了‘聪鉴特达才兼文武’八个字。祭拜过清河王儒士久立于墓碑前不语后手书‘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飘然而去。从此北魏元怿、南梁萧绎两位皇族超逸之才的声名在江湖中不胫而走。只是清河王雄才未展壮志未酬便英年早逝。”
    宋云捋须道:“原来如此。但长翎你适才说是清河王军下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