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章:宁杀不放  御昆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说,有关景文帝的此次战败,是因为在狄戎国都的诸宏寺中亵渎了佛祖,这才在千佛谷中大败亏输,使得大好局面形势逆转,最后回国中。

    面对国中沉重的形式,景文帝不得不做出策略应对,朝中有老臣建议,陛下亲书罪己诏来平息京中百姓的民怨,可在这位大臣递交折子的当天便被削去了帽子。

    自弘治开朝以来便启用了不少新人,如今朝中留存承平一朝的肱骨老臣已经所剩无几,受此打击后更是寒了心,对这位好大喜功的新君渐渐心生隔阂,在进言大臣被免去官职之后,纷纷上交请辞告老的折子。

    战败后便心中怀着一股怒气的景文帝,面对如此境况暴跳如雷,认为是这群老臣倚老卖老的整合在一起对付自己,于是将告老请辞的奏折一一批准,还要加上永不复用的御笔朱批。

    隔日景文帝拖着病体上朝议政,对着满朝唯唯诺诺,听之由之的许多年轻面孔,忽然无端的大发脾气,当朝斩杀了数名不作为的年轻官员。

    可是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发酵的越发严重,京中京兆尹,五城兵马司,甚至皇城朱雀门前都时常拥挤着抬空棺的百姓,扬言要向官府朝廷讨回战死家人的尸体,面对这群烈士的家属,景文帝总算没有昏了头脑的强制打杀发判,而是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对策。

    烛火通明的大殿之中,多日来鲜少批阅奏折的景文帝,忽然鬼使神差的从自己淤积已久的案头上,拣出一片奏折,他打开来看,正是江户有关暴乱的一系列军情战报,这位年轻的君主心中不禁有些许的高兴,可是当看到落款人姓名时却又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胡万倾,这个自己曾经在寝宫中给嘲笑过的老臣,早在军部出征狄戎之前便多有告诫,自己当时还取笑他短视无知,杞人忧天,如今再看这不借用朝廷一兵一卒,只靠自己便打了个打胜仗的奏折....

    景文帝随手放下了折子,心情有些烦闷,过了起初战败时的那股不甘怨愤的劲头,他意识到一份罪己诏是少不了的,否则不足以安抚人心,想到自己一心建功立业却最终功亏一篑,当下对什么都没了兴致,让宫人将这折子交到礼部,按着章程进行奖励也就是了,转而开始琢磨罪己诏的事情。

    直到数日之后,这份姗姗来迟的罪己诏才终于公布天下,朝中众多大臣们见此,立刻站出来大揽战败的罪过,景文帝冷眼看着那些痛哭流涕的臣子们,算是看明白了其中好坏。

    一个个的战败回朝时对此只字不提,等皇帝自省发诏了再跳出来表忠心,景文帝在这一刻竟有些想念数日前请辞告老的那些老臣们,虽说脾气臭了点,不讨人喜欢,可是能干实事啊!

    于是高高在上的君主边看着这群家伙如何作秀,也不出言停止这场闹剧,谁知这样一来揽罪的大臣们无话可说之际,居然借此机会开始彼此攻击起来。

    这个人说你前线运输的粮草有问题,那个说时常对士兵苛责重罚,又告那个吃空饷的,把景文帝当朝气的拂袖而去。

    谁知这场闹剧并没有因为皇帝的离开而停止,大臣们在朝上吵上了头,回到家中居然也开始上折请奏,一时间堆积在天子案头的小报告让人不胜其烦,景文帝一律交给身边女官打理。

    谁知女官从中挑选出了一份朝臣弹劾江户主官胡万倾的奏章,言明此人启用恶徒任青,并且私养官兵图谋不轨。

    景文帝掂量着折子,思索着处理方法,将弹劾胡万倾的诸多罪状一一对照,其他的还好,这私养官兵一事可是大梁皇帝的一处逆鳞,如今国内形势微妙,正是风声鹤唳的关口,有人趁机揭竿而起也不足为奇。

    景文帝出言问及这份奏折是谁写的,随行侍驾的宫女立刻说出了一个人名:

    “文敏行。”

    对于这个人景文帝还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