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86. 近战的多种杀敌技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幸而如今这一带日军都在收缩兵力,奉新以北的这片日军都撤回奉新了,罗志成他们三营才得以比较安全没什么后顾之忧。

    侧后无需保护,三营就敢全力进攻奉新北门城防阵地,但依照罗志成的性格,还是留了九连来保护侧后。

    八连主攻,七连是预备队,机炮连协助远程打击和火力压制,经过一番冲杀,八连的前头散兵已经扑进日军一防的战壕里去了。

    一旦接敌,八连后面的主力就马上跟了上去,和日军在战壕里厮杀起来,日军也就是一个中队的人马,其中还包括了非主力战斗部队、伪军等,战斗力明显不如八连。

    尽管八连昨晚打了半宿的仗,只是在黎明时分睡了一觉,接着又赶了七八里路地来到奉新北门。

    这么大的强度,一般人还真的受不了,但三营的将士们,平日训练就很苦,加上战士们大部分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壮,体力恢复得快,好像有用不完的劲。

    此时已经是12月13日的下午,三营战士们在半路上吃过干粮后,就投入到战斗中,八连现在面对的是日军的杂牌部队,所以相对来说,不是很难打。

    特别是伪军,见到八连战士们不要命地翻扑进战壕后,就吓得屁滚尿流了,扔掉武器,跪在地上高举双手投降。

    八连战士们对付伪军没有像对日军那样格杀勿论,再说这些伪军大部分为了混一口饭吃,暂时放过他们,谅他们不敢做小动作。

    而鬼子则就穷凶极恶了,就是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还要想着阵前杀投降的伪军,但在八连的冲击下,不得不操起刺刀和八连战士们拼杀。

    现在三营除了驳壳枪,也在各个班组长手里装备了苏式冲锋枪,这种枪械在堑壕战近战里非常好用。

    平时远距离及阵地战,三营严格规定不得使用这种消耗子弹极大的武器,后勤补给及运输跟不上。

    但在近战堑壕战里,就要祭出这种“新式”武器了,其实日军也有冲锋枪,但他们不用,觉得太浪费子弹。

    也决定对资源和后勤会带来挑战和考验,也会把士兵追求精准射击的心气变成对连发武器的依赖。

    日军只在小股的特种作战部队里使用,几乎不装备冲锋枪在野战部队里,相对日本有能力而不装备,中国是没有能力装备。

    三营有这样的武器,主要来自苏联的援助,白捡来的,不用白不用,当然人家苏联给得不多,就装备在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里了。

    由于急行军,八连的班长们装备的冲锋枪,子弹带得不多,好在冲锋枪子弹和一些驳壳枪可以通用,多带点用得上,三营的运输队就带了一些这样的子弹。

    现在进入堑壕战时候,这一路辛苦带来的子弹,确实大出风头,连发冲锋枪的子弹射速,远远高于驳壳枪,更不用说是单发的三八步枪了。

    在每一个堑壕的转弯处,或是掩体前,第一轮手榴弹攻击后,趁着烟雾,一串冲锋枪子弹过去,鬼子几乎没有任何的反手的机会。

    就是面对面撞上,当鬼子举起三八步枪时候,四五发冲锋枪子弹就射入他的身体里了。

    当然冲锋枪和驳壳枪的耗弹量非常快,每个射手身上一个基数的子弹很快就打完了。

    子弹打完了的冲锋枪,还不如一根木棍好使,驳壳枪更是,只能当成石头砸向鬼子,然后抽出背后的大刀。

    手榴弹加大刀,也是鬼子吃不消的组合,特别是在狭窄的堑壕里,三营乃至整个74军步兵战士,都受过严格的大刀格杀训练。

    什么“破锋八式”、“少林十八刀”等,都要学,在军部请来的刀术高手的改造下,创出一套战场上专有的招数。

    本来大刀是中**无奈之举中的补充武器,但现在变成了一个在堑壕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