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山寨之王和智商税  回到明朝当暴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皇帝对于大明的这些挂逼们,向来是信心十足的。

    在整个世界还在玩火绳枪的时候,大明的挂逼们已经开发出了燧发铳和三眼铳,如果不是建奴入关打断了这一进程,可能提前几百年就该出现加特林了。

    在整个世界还在懵逼着蒸汽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大明的挂逼们已经将之运用到了火车上面,战舰上面,机床上面,总之各种地方都在琢磨着能不能先安上一台蒸汽机试试。

    虽然这里面有自己开挂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崇祯皇帝可以用黄台吉和多尔衮的人头发誓,自己只是个没充值的挂逼,跟大明的野生挂逼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是当崇祯皇帝想到野生挂逼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大明之外的那些挂逼们。

    自己之前是怎么说的来着?可以先支援一批火器给神圣罗马帝国?顺便把福寿膏卖给他们?

    都说后世的天朝是山寨大国,可是实际上,真正的山寨大国正是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马甲小号

    身为程序猿总是有着诸多好处的,比如翻墙,比如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后世被刷屏并且洗了无数脑残的“青岛不怕淹是因为德国良心制造”和“管网附近专门存放的油布包”这种文章,都是人为炮制出来洗脑残用的。

    三千多公里的青岛地下管网,正常使用中的德国修建管网仅有两公里多点儿,占比千分之一都不到。

    而那些油布包里面的零件,也是当时德国人修建地下管网时运来的配件剩余部分,而不是专门存放起来备用的——尤其是小仓库里面存放着“用油布包好的金属元件,虽历经百年却依旧光亮如新”这种屁话就更是扯蛋了。

    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用金属元件是为了证明没脑子还是为了证明人傻钱多?

    “德国制造”听起来很牛,但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那名声很臭,是廉价与劣质的代名词。“厚颜无耻”,是当时英国人给德国造产品扣上的帽子。

    那时候,大英帝国是最先工业化的国家,它的产品,代表着工艺和技术的尖端。“买英国货”在当时不仅是人所尽知的时髦语言,还是一种富有的象征。

    德国实现统一后野心勃勃的打算进入世界市场里面分上一杯羹,然而世界市场不是想进就能进——在夹缝中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依靠廉价销售冲击市场。

    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标志,产品从材料、工艺到质量,都很差劲,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一,虽然荷兰跟其他的诸侯国也在狗咬狗,但是总体上这些家伙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同样都打算先弄死神圣罗马帝国,科恩再怎么为了银子也不可能转而帮助神圣罗马帝国。

    不是科恩的问题,而是整个荷兰都不可能同意,包括同样在大发战争财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他们卖给大明的劳工,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

    一旦帮助正节节败退的神圣罗马帝国站稳脚根,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整个欧洲,连东印度公司用来换银币和福寿膏的劳工生意都要受到影响,这是整个东印度公司所不愿意看到的。

    既然不太方便通过科恩等人联系上神圣罗马帝国,那就自己去!

    礼部替李承彦准备好了一切,或者说是联合了工部和兵部,再加上五军都督府一起,替李承彦准备了一支小型的舰队,上面装载的补给物资不是很多,反正从天津港出发,直到奥斯曼那边都不用担心补给的问题。

    因为直到奥斯曼之前,大部分的地盘都是大明的,根本就不用担心补给问题,所以上面更多的还是装载了各种火炮还有火铳一类的装备。

    为了能够一次把欧洲坑回到姥姥家去,崇祯皇帝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