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章 明争暗斗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晚上,在顺庆城内最繁华的万卷楼上席开五席,以欢迎新到的同知范文光。

    这万卷楼主要纪念《三国志》作者陈寿而建,是顺庆城内最有名的地方,不但装配得古色古香,而且还有一番书卷之气。

    其时四省总督王公应熊派出同知到达顺庆的消息早已经传开,一些对杨昭颇为不满更是暗自琢磨,如何告杨昭的刁状,这1~个月下来,家里受尽憋屈,别的不说,在上个月要求各家各户登记土地、人口,在本月开始重新丈量,这可不像过去那种简单走走过场,那可是实打实的清丈。

    派出的差役一个也不敢含糊,杨昭规定,超过登记数量的,则将该片土地当年多征收税赋奖励给差役。

    对登记出来的结果,对清丈出来的结果统一张榜公布,若是乡亲们有意见,可以前往各个衙门告发,若告发属实,那多出的土地收归公田,而衙门则安排乡亲到另外地方划拨一半面积的土地。

    另外,对故意弄虚作假的,杨昭也一点不手软。

    在蓬州,为了清丈土人口杨昭就亲自杀了几个人,有十多个走过场的在核实之后也被斩首示众。

    杨昭委托礼房办的《大众旬报》现在是每旬出刊一次,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现在已经形成了固定格式,一页写官府政策要求,地方有关大事,一页写军队有关事宜,一页写清丈土地人口,一页写其他事情。

    这旬刊与那些诗社完全不同,主要文字都用乡村俚语写成,还加上什么标点符号,不需要像过去那样看到一篇东西需要断句什么的。

    在这几期的《大众旬刊》上,将张秀才等人阻碍土地清丈事情写得一五一十,并且公开说这些为了隐瞒多占的耕地,竟然雇凶杀人,罪大恶极,而被处以正刑。

    现在,在各个乡里,在主要市场上都张贴了《大众旬刊》,每份都要求尽快的通过各地驿站运送到各个乡里,在这种情况下,谁若是反对,在查实后,立马登报。

    再加上每次清丈完成后,都要求将结果抄写一份张贴到该村显然处,很多事情一目了然,除了数奸猾之徒,大家只有老老实实的登记土地人口,以等待清核。

    现在听到四省总督王应熊派出使者前来担任同知,众人一愣,随后几个人暗自一合计,大家有了主意。

    范文光早早来到会场,楼内已经是峨冠云集,高朋满座,其时杨昭还未赶到,同知史谨宸代为引荐众人。

    大家行礼归坐之后,史谨宸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同僚,各位乡绅,看来朝廷、四省总督非常关心我们,如今顺庆强敌环视,现在有知府大人这样少年英雄,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又有范同知这样的老成持重的之辈,我想我们不但可以坚守住大明这遍孤城,更能够相应总督大人号召,南北夹击流寇,将张献忠驱逐出四川的。

    范文光抱拳回坐,看着众人道:各位抬爱,在下惶恐不安。正如刚才史同知所言我们知府大人少年英雄,百年难得一见的俊才,我等就应该辅佐知府大人稳定局势,保住这顺庆十县之地啊。诸公,如今我大明在川北只有这顺庆府十县之地,四省总督王公应熊,川陕总督樊公一蘅现在云集云贵川诸路大军围攻叙州府,如今正是英雄用命之时啊。

    赵司炫在旁边笑了笑,说道:同知大人,此言不错啊,我等也是这个意思。但知府大人在占领顺庆城之后,不但不趁胜追击,竟然在大堂之上找诸生谋划,竟然派出西充进士江鼎镇送还马元利尸体,竟然还给张献忠书札一封,搞什么联寇平虏,要张献忠北上抗击倭寇,说什么到时候皇帝与他裂土封王也未尝可知啊。

    旁边的南充知县邹简臣笑着说道:赵大人,此言谬矣。当日在大堂之上,知府大人询问如何保全顺庆全境,赢得宝贵的喘息机会,史同知史大人不是说除了投降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