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阎典吏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那之后在陈明遇带领下,江阴军民又多次打退股清军的进攻。同时严查城中奸细,宣布有能检举、抓获奸细的人,赏银五十两(江南富庶)。

    闰六月二十一,清贝勒、大将博洛命降将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

    刘良佐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城中严密防御,清兵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万,故有草船借箭,其中颇有杜撰成分,而江阴民众铁锅借箭千真万确。

    江阴形势的日益严峻,陈明遇虽忠肝义胆,却自感缺乏军事组织才能,于是想起了前典吏阎应元智勇双全,如此推举阎应元引导江阴民众反抗蛮清。

    陈明遇专门委派十六人连夜出城,到阎应元住请他出山,阎应元正义凛然的问道:“你们若能听从我的命令,我可以出山。若不听从号令,那请你们另请高明吧。”

    众人纷纷表示同意,九日,阎应元带领江阴祝塘少年六百人执械入城,途经七里庙时,在墙壁上题诗,表达了自己誓死抗争的决心。

    入城后,阎应元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合乡兵二十余万人,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

    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阎应元自任守北门。

    在这期间,阎应元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

    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阎应元同绅民商议后,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

    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在其领导下,江阴民众先后多次大败蛮清,斩杀蛮清大将,迫使清朝主将刘良佐跪在江阴城下,苦苦哀求义军归还其人头。

    义民不但多次大败围攻江阴的部众,而且以江阴为据点,旋起反对蛮清剃发的。周围士民为阎应元高义所感动,纷纷率兵来投。

    如黄蜚、吴之葵率领援兵与清贝勒博洛大军大战于太湖。

    海盗顾三麻子因敬慕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来援,苦战三日后终于被优势清军所击败,不得不领军远遁。

    秀才金矿会集精勇四百余人来援,被刘良佐以铁骑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军俱没。

    ……

    在优势清军围攻之下,江阴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即便这样,阎应元还是坚持抵抗。

    六月十四日,阎应元利用清军劝降之机,派出百余名壮士,以奉送“降礼”为名,暗携火器进入清军营帐,炸死清军官兵两千余人。

    十七日夜,阎应元挑选勇士千余人从南门出发劫敌营,大家或时候执板斧,或手执短刀,或手扁担,一声令下,众人突入敌营之中,杀伤千余人后徐徐退回营中。

    在迭连遭到惨败之后,十八日清军主将刘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侣向城跪泣,陈说利害,劝江阴军民早降。城中皆愿以死报国,要他速去。当晚,僧人又来劝降,再次被众人遣走。

    十九日,刘良佐策马来到城下,劝江阴百姓说道:“弘光帝已经被大清抓住了,目前整个江南都攻下了。若阎应元等人投降,爵位岂在我刘良佐的下面呢?你们的壮举天下闻名,你阎应元与江阴百姓不要玉石俱焚啊?

    阎应元从容回答道:“自大明建立三百来年,江阴百姓生活在这里,深受大明的恩惠,怎么可能投降蛮清,做一个北面的胡人?

    我阎应元是大明的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你刘良佐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