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宋义选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种菜,不是简单为了改善伙食,也不是傻傻锻炼身体。
宋义喜欢做事情的同时还有附加值,除开最重要的目的隐秘不敢公开以外,附加值之一就是为了家庭教育。
前世在1984年,宋在经和妻子王秀就是因老家经济问题吵架后分居,宋征跟随母亲王秀一起生活,直到父亲宋在经去世,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十分冷淡。
宋义一直认为,前世宋征一蹶不振,有一个重要内因就是青少年时期缺乏父爱,导致性格偏激怪异。
为了弥补他性格上的弱点,除了苦其筋骨劳其体肤,更重要的是让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兄长,感受到前世未能尝到的如山父爱。
一个好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父亲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熏陶着儿子展现雄伟的气魄和宏大的志向,具有善于拼搏和进取之心,具备刚毅、不畏艰难获取事业成功的雄心壮志;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中,父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母爱一样,父爱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感情。
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一个优秀父亲所担负的责任,不单纯是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起到家中精神支柱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具有协调家庭、关心培养孩子、热情教育孩子,使孩子深深感应到父爱之神圣,父爱之伟大,父爱之温暖。只有在有父□□中,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生活之完善,情感之平衡。
后面一连多日,众人都是草草吃完晚饭后出去,天大黑才回,每天都是辛苦劳作。
见宋在经每天都是带头,挥汗如雨,非常拼命的样子,宋征有些意外,有些感动,见父亲都每天带头干活,自然也没有敢在后面偷懒。
在大家都热火朝天的同时,宋在经也在暗暗观察他的长子,宋征挖地时,倒也卖力。还主动去将低洼地的淤泥也挑过来,堆在一处,将来用于改善土壤和肥田。
宋在经暗中点了点头,大儿子还是很不错的。
宋在经是个勤快人,他对菜地种植规划早有安排。
后续几年,这块菜地和邻近的潦河,为宋家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蔬菜瓜果和鱼虾。
在离开庆安前往北京时,全家人最舍不得的居然是这块菜地。
多年以后,全家不论是谁回到庆安,第一件事就是来看望这里,这个许多年后仍然生机勃勃的菜园,堪称宋家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奠基。
最搞笑的是,为了谁才是垦荒种菜计划的发起人,宋氏父子三人居然一直争吵不休,让人啼笑皆非。
......
一直到两个星期后,这块土地开始初显规模和风貌,四周用地里挖出的石头砌好了石墙,推开用树枝做好的简易菜园门,除了最里面一小块外,其他部分都已经是平平整整,土地被分成一格格方方正正,让人一看就有着赏心悦目的感觉。
因最里面那块地石头较多,宋征不愿白费力气,提议在此处搭建瓜棚,宋在经当然是想一鼓作气。
一家人正在讨论时,菜园门门口突然走进来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来人体型瘦小,唯独小肚子却微微鼓起,就像道路交通符号里面的拱桥标志,但他目光炯炯有神,让人不敢有怠慢的感觉。
看见来人,宋在经马上满脸堆笑,迎了过去,宋义也心头一凛。
“宋老师,菜园搞得不错,真是刮目相看。”站在菜园门口,中年男人感叹了一句,接着又说道:“弟妹,明年丰收了菜吃不完,可不要忘了你嫂子,她可是一直夸你腌的萝卜和豆角好吃,阿义,你身子养好了吧,前几天可把江伯伯担心死了,可惜工作忙来不及看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