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伯伯是校长,你不是说姐姐以后想进学校上班吗,别的我们送不起,送块菜地还是可以的,不过花了点力气,不算什么。而且江伯伯对我们很好,江伯母还常给我吃米粉肉。”
“阿义今天做的对,比我强,要表扬,明天给孩子煮个鸡蛋吃。”思考了几分钟后,宋在经总结性发言,又冲宋征说道:“男人以后要顶门立户,你是长子,以前总觉得还不到时候,所以一直没有教过你这些人情世故,现在你也大了,该学学了。”
说完又鼓励着说道:“你再想想,送这块菜地,对搞好和江校长的关系有什么好处,想好了一条一条说出来,让大家也听听。”
宋征琢磨了一会,回答起来,“第一,送江校长土地,礼不重但是很实惠,还能让他知道我们的好意,也更容易接受。第二,菜地和我们的在一起,以后种菜时容易拉近关系。第三,菜地永远存在,不像送吃的用的,吃完用完就没有了,容易忘记,江校长每天一看见菜地,就会想起我们家。第四点最重要,菜地在一起,以后你送我根葱,我送你一头蒜,互相上门说个话也方便,随时可以拉关系,还显得自然,这一点最值得。还有,礼物要提前送,先慢慢和领导搞好关系,有个好印象,以后办事也方便,不能等求人办事时再送礼。”
宋征又气鼓鼓地说:“我也知道弟弟做的没有错,就是生气他把最好的门口那块地送出去了,为什么不送最里面那块地,正好还没有开好荒,送平整好的肥地多亏。”
不像以前做什么家务都懒洋洋的样子,这次家庭劳动是宋征这辈子最卖力气的一次。
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后,小伙子对自己亲手开垦的园地,有了感情,难免依依不舍,耿耿于怀。
对于来之不易的东西,人会更加珍惜,这就是人性。
“你还是没有明白,送礼是一门学问,你以后要记住:送礼一定不要送不好或者差的东西,否则容易得罪人,还不如不送,要以诚待人,切记切记。”宋在经摇了摇头,在纸上写了几个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你这么明白送礼的学问,怎么也没混上个官,就知道在孩子面前充大个。”王秀撕开了宋在经的画皮。
“咱们家穷的叮当响,你会资助我送礼?没有子弹我们士兵连战场都上不了,怎么当将军?”宋在经振振有词,推卸自己没有混好的责任。
“拉倒吧,你就是书呆子一个,弯不下腰,拉不下脸。”王秀乘胜追击。
“笑什么笑,你们三个把刚才那句话抄30遍,抄不完别吃饭。”宋在经被老婆抓住了痛脚,恼羞成怒把火气撒到三个孩子身上。
三个孩子:“......”
送礼一向是社会生活润滑剂、人情世故温度表。
送礼的学问不外乎三点:送什么,如何送,送给谁。自古谚云:“官不打送礼的。”不论是联络感情还是帮忙办事。送礼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送礼同样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学问,很多人在很长时间不能掌握送礼的技巧,送礼需要掌握技巧,不然容易弄巧成拙。
送礼有几方面要弄清楚,首先是送礼的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送礼,然后就是该送什么礼物,送礼一是要有面子,然后就是要考虑受礼人的品味、地位等。
最后就是怎么送,送礼还需要考虑到语言的表述,送礼适合的场合、环境等。送礼大有学问,给领导送礼就更加有学问。
最关键的是按照受礼者的地位不同和礼物的价值进行送礼,否则,因为档次不够反而适得其反,领导会以为你看不起他,这样反而不如不送。
幸亏现在是1984年,大部分人还保留了淳朴的本性,金钱往来还不像后来那么如火如荼,惊世骇俗。不然送一小块菜地给领导当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