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8 和教授、“杰青”、“长江”肩并肩(求订阅)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秋返回216,开始准备大会所需要的ppt。
    这次的大会,和之前他们去开南大学参加龚远江那边的会议,情况不太一样。
    那个时候课题组里的文章数量有限,只有寥寥的几篇。
    因此当时魏兴思就直接把所有的工作,哪怕是关联性较低的pdi和pce11,也并列放在一起,一股脑全部拉出来讲了一遍。
    现在,组里有机光伏相关的文章非常多,达到了30篇左右。
    全部细讲下来的话,一个小时都讲不完。
    因此需要有所取舍,拿出几篇代表作着重讲一讲,其他的工作只能简单粗略的提及一下。
    而且,现在的工作是成体系的,也需要构建好故事线,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才好讲给同行们听。
    当课题组在某一领域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打造一个系列的工作。
    让别人一提起某种或某类材料,就可以联想到对应的课题组:“xx就是xx课题组的材料。”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课题组在领域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也能让自己的课题组更容易存活下去,发展壮大。
    因为一直挖掘一个系列的话,可以形成一个小的壁垒,让自己的课题组在这个系列中保持优势,不至于突然发生文章断层,有文章产出的预期,也更加容易吸引研究生c博士后前来投奔。
    比如,许秋脑海中有很多想法,关于y系列受体的,关于叠层的,关于半透明器件的。
    站在他的角度,这些思路很容易想到,如果进行尝试的话,非常容易产出科研成果,但是其他课题组想要想到这些,可能就需要花费数倍于他的时间,这就是壁垒的存在。
    许秋这次大会演讲的主题,还是比较好确立的。
    前期进行过的pdi体系的研究已经暂时放弃了,而之后的y系列受体文章还没有发表,需要藏一手,这些都不合适。
    因此,肯定要围绕itic系列的非富勒烯受体。
    既然是itic系列
    许秋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之前发表的《焦耳》综述文章,似乎可以直接拿来用,和眼前的场景非常的契合。
    于是,他决定参照《焦耳》综述的故事线,来规划自己汇报的顺序,自己只需要把握每一部分的详略情况,即各个工作大致的汇报时长。
    许秋新建了一个空白的ppt文件,打算先把白板ppt做出来,之后再套用一个现成的模板。
    模板的事情可以找田晴,她那边收集了不少的ppt模板,据说之前还在网上付费购买过ppt模板。
    对此,许秋表示富婆的世界,咱不懂,如果是他的话,大概率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一页ppt自然是封面,许秋随意起了一个标题“itic系列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然后写下汇报人“许秋”,汇报时间“12月14号”,最后再放上魔都综合大学的校名和校徽l一g一。
    第二页是目录,暂时空着。
    许秋从第三页的正文开始规划,他打算先把《焦耳》综述拿过来,放一个文章截图和t一c,差不多用时30秒来介绍。
    另外一篇综述,也就是之前发表在acsel上的非富勒烯综述就没有必要提及了,和itic系列的相关性不高。
    接下来便是具体的实验工作。
    首先,是学姐的ae文章,开发出来了idt一i材料。
    这也是itic的起源,当时的器件性能虽然不高,但是首次报道出i这个a单元端基,后来被用在了十数种材料当中。
    这个工作,许秋不打算花费太多的时间,主要介绍一下为什么做i的结构,以及idt一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