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50 许秋人前显圣的一天(求订阅)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日上午,吴菲菲接到了魏兴思的电话。
    魏兴思:“等下你去机场接一下冯盛东,他已经在飞机上了,估计今天中午到魔都的浦东机场,航班号我已经微信发给你了,你可以先查一下飞机有没有延误。”
    吴菲菲:“好的,接回来安排在哪里?燕园宾馆吗?”
    魏兴思:“嗯,对,燕园宾馆,房间我都已经订好了,去了直接报我的名字就可以。”
    吴菲菲:“噢,好的。”
    刚开始魏兴思和瑞典隆德大学的冯盛东ct?nu他们接洽,主要是为了补足课题组内关于有机光伏机理方面的短板。
    但后来,魏兴思发现瑞典方提供的tasctrplcthz等测试表征手段,和钙钛矿的研究更加契合一些,因此便加大了双方关于钙钛矿领域的合作。
    现在组里几乎每一篇钙钛矿的工作,都是和瑞典那边合作完成的,挂双方的通讯作者。
    而有机光伏的文章,比如常规的材料开发型工作,大多是组里单干,或者带龚远江那边一起,只有涉及到机理解释的工作,才会带冯盛东他们“一起玩”。
    除了吴菲菲被分配了任务外,许秋也被召唤到了材一216的办公室待命。
    大约早上九点四十分,魏兴思出现在216门口,朝许秋笑了笑说道:“今天会有一些老师提前过来,到时候要麻烦你一起交流一下,讨论讨论。”
    “行,没问题。”许秋点头应和,周五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今天过来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和魏兴思关系比较要好的,维系一下关系,进行私下的学术交流。
    在学术圈,同行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还是非常重要的。
    学术论文是一种最为广泛的学术交流手段,经过数百年的演化,从早期的科学家们相互传阅手稿,到后来期刊公司成立开始发布纸质刊物,再到现在电子版的期刊基本上已经普及。
    总体上的趋势就是,研究者们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高效,交流越来越便捷。
    研究者们可以通过查阅其他人发表的文章,来了解一个领域内各种各样的不同可能性。
    不过,学术论文毕竟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实验细节展现出来,而且也无法实现研究者们之间的实时交流。
    从沟通的效率上来讲,查看别人的学术论文,远不如面对面的进行直接交流。
    这便是每年举办各种大会的意义。
    虽然各种大会被人们调侃称是“公费旅游”c“大佬们的吹逼现场”,但其存在还是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在未来,如果科研领域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有更好的交流模式诞生。
    比如把同一个领域内所有的研究者凝聚在一起,群策群力,互通有无,及时沟通,甚至把全球的科学家网罗在一起,共同攻坚某一个难题。
    类似于建立一个庞大的研究机构,整合所有能够整合的资源。
    当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情况,现实中很难实现,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利益诉求,每个国家也有每个国家的利益诉求,无法齐心。
    但从整个文明的角度来看,只有实现大一统,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进行发展。
    如现在这般内耗下去,人类文明可能永远都被桎梏在蓝星上。
    “文献看完了吗,过来讲一讲?”魏兴思问道。
    “看完了。”许秋回应了一句,随后拿起文献,跟着魏老师前往218。
    “马薇薇课题组,ae文章,从蓝河光电公司买的材料,itic和iei,她们利用甲苯作为溶剂旋涂有效层,同时进行了稳定性测试徐正宏课题组,nc文章,他们开发了一种非共轭d单元的类itic分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严虎课题组,a文章,他们基于pce11给体材料进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