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探病太师府  历史从李师师身边醒来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月里,对朝廷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初一的大朝会。

    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始于西周,历代沿袭,是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

    宋朝一年有三次大朝会,正旦冬至五月朔,以正旦最为隆重。

    文武百官、各路举人解元、地方进奏官、诸国使臣按礼制穿着于大庆殿朝拜头戴通天冠的赵佶。

    朝拜完毕,再按品秩于大殿内外,君臣使臣们一起参加宴席。

    到了这里,除了辽使,其他人包括西夏、高丽、大理、大食、真腊等国使臣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辽使初二去大相国寺烧香,赵佶懒得去陪,丢给了何执中去招呼,初三去南御苑射箭,除了选几名善射的武臣伴射,自己也得陪着却是躲不掉。

    赵佶心里暗恨不已,心道:“要不了两年,我就把你们辽人的脑袋做靶子。”

    好在今年武擒虎、韩世忠两人亲自下场,赵佶心里安心不少。

    辽人喜欢用弩来射箭,辽使大人待下属把弩子踏开、舞旋、搭箭、瞄准,再自己装模作样校正下目标,扣动弩机即可。那下属想必是来自北辽的侍卫亲军皮室军的精锐,射术精湛,竟是箭箭正中靶心,引来大声喝采。

    辽使看向赵佶的目光中有些得意与挑衅。

    赵佶特意让武擒虎跟着周同学了几个月兵法骑射,周同善射,天下皆知,赵佶倒也不担心。

    武擒虎明白官家心思,让士兵牵来战马,也不多言,翻身上马,于战马狂奔中,露了一手于马背正射、反射,仰射的功夫,十箭皆中靶心,引得欢声雷动。

    到了韩世忠,就低调许多,只用了一个箭靶六枝箭,却每一箭都破开前一箭,钉在了靶心正中央,这份精准的控制力与准头,让围观的人陷入短暂的沉默之后才一起尖叫喝采。

    赵佶也不去管辽使难看的表情,乐呵呵的赏了二人一人一匹西军进献的高大战马与银马鞍以及金银等物。

    本来是准备带上段婧月一起的,她要在延福召见宴请大理使臣便只好放弃。

    历朝历代到现在,当官可能需要能力,更需要财力和靠山。

    在大宋,最理想的靠山也是最大的靠山当然是大宋官家。

    但徽宗时,大家都知道官家最信任的,内臣是童贯、杨戬几个人,外臣便是太师蔡京。只是去岁的官家,突然就罢了蔡相,削了童贯,斩了杨粱二人,又免了高俅,这不免让大家忐忑不安,蔡京府第的访客便少了许多。

    到了岁末,官家又进蔡京为太师,免了赵挺之,蔡京复相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家的心思又活络起来。

    官家不好见,但蔡府很好找。

    过了大朝会,自己寻上门或托门路前去拜谒蔡太师的人就明显多了起来,上到二府宰执,下到知州县令,络绎不绝。

    蔡京倒是干脆,称病闭府,一律不见外客。

    赵佶看着武擒虎呈上的十几张写满名字的折子,略微看了看,心里叹了一口气,脸色有些难看。

    “太师既然病了,先着医官局派人去看看,过两天我也得去探望一下才行。”

    赵佶将名单丢进了暖炉里,烧了。

    赵佶看着一脸不解的武擒虎,苦笑道:“这事,心里有个数就行了。没了这些人,朝廷地方都没人做事了,况且,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有几分忠心还得两说。大树不好砍,那就先砍掉些粗壮的树枝。吴居厚年纪大了,让他归老,应该也没什么人反对。”

    正月初五,赵佶于垂拱殿听政,太师蔡京称病未朝,门下侍郎吴居厚因年高告退,以资政殿学士改任鸿庆宫提举、东太一宫使,恩许仍服团金球文带,赵佶迁杭州知州赵鼎入门下,进门下侍郎,进常州别驾(通判)范纯粹为苏州知州,升杭州为帅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