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百万渣兵  历史从李师师身边醒来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月初八,赵佶听政垂拱殿,宣百官殿前召对,太师蔡京病愈归朝。

    君臣礼毕,中书侍郎郑居中出列,持笏进奏。

    “陛下,左相之位空悬已久,于国是甚为不便。臣再请陛下复太师左相之位,厉行新法,以佐陛下绍述之心,以昌盛我大宋国邦。”

    殿上众臣,立时有不少人抬起头望着他。这厮明明不是太师的人,为何三番五次这么卖力要推动太师复相,就为了投入太师门下?

    不少人立马想到这厮是宫中郑娘子的从兄,心中一个激灵,一起看向御座之上。

    赵佶面无表情,目光来回掠过殿上众臣,似乎看得清每个人,又似乎什么都没注意。

    陛下身上看不出什么,太师站在前头,略躬着身子,头微微垂着,只能看个背影,便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出列附议。

    御史中丞余深见状,给监察御史石公弼等人使了个眼色,石公弼等人会意,十几名御史齐齐出列,持笏躬身进奏:“臣等附议。”

    赵佶摆了摆手,看向蔡京,笑道:“先前有人说太师结党营私,朕自然是不信的,为你复相之事,朝臣们一请再请,朕亦相信大家都是秉持公心。不知太师可有话说?”

    这番话一说,余深、石公弼等人立时变了颜色,这话若是听进去了,那便是诛心之言。

    蔡京出列,躬身道:“雷霆雨露皆是圣恩,老臣自问对大宋对陛下,一直忠心耿耿,一切但听陛下发落。”

    赵佶嘴角上扬,笑道:“朕还是那句话,太师是有可能成为千古名相的人。朕自当给你机会。即日起,太师蔡京复左相之位,拜司空,迁魏国公。”

    蔡京跪拜谢恩,顿首说道:“老臣自当誓死以报陛下信任。”

    众臣一起躬身,山呼陛下圣明。

    赵佶看着殿上众臣,说道:“今日朝会就到这,蔡何二相与枢密院宗泽、徐衡,兵部尚书薛昂,并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刘仲武至睿思殿御书房议事。”

    众臣山呼万岁退出殿外,一起来向蔡京恭贺。

    赵佶换了身宽袍常服到达御书房时,六位大臣已静候在房中。赵佶吩咐王富贵赐座奉茶。

    君臣坐定,赵佶也不废话,直接说道:“自太祖立朝,统辖兵将不过二十万,而今已增至一百三十万之巨,然可战之兵仅西军尔。岁用十之六七,用于养兵,养的却是羸弱不堪之卒。朕坐拥百万大军,却岁岁纳币蛮夷番邦求得天下太平。若番邦有雄主兴兵而来,我大宋何以拒之?”

    众大臣沉默不语,大宋冗兵之困,世人皆知,但追根溯源,问题却是出在开国太祖的身上,所以代代君臣心里苦涩自知,又不好言说。

    赵佶见众人不言,只好自己来说:“太祖兵制,无可厚非。太祖时为何兵锋之利甲天下,无他,严守精兵二字而已。此后募兵,仅为解流民之困,兵员素质全无讲究,来者不拒,日复年继,遂成百万无用之兵。太祖所谓的强干弱枝,到如今已是干枝皆弱。若一旦天下大势有变,无可战之兵,便是求和亦是奢望。”

    太祖杯酒释兵权,鼓励大家多买土地,做安乐翁,导致土地兼并之风,失地农民日多,每逢大灾,为防民变,朝廷便出钱募灾民、流民为兵,养兵养家属,一养六十年。然而由于重文轻武,士兵社会地位低下,普通士兵皆须刺面,取妻都困难,导致好男不当兵,便是灾民流民,为了混口饭吃进来的也都是些老弱病残。宋人蔑称士兵为赤佬,据说现在上海话小赤佬便源于此。

    士兵养到六十岁,人数越来越多,战斗力正逐步归零乃至负值。

    一方面士兵基数越来越庞大,一方面能用之兵不足,逃兵成风。朝廷不得不给士兵脸上刺字涂朱砂,大量招安反贼,以罪犯充军。长久以往,军队是什么样子可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