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疯狂的官家  历史从李师师身边醒来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此时的大宋来说,对于解决冗兵的法子选择并不多,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汉唐时的府兵制,已失去存在的基础,即朝廷没有大量的无主土地,募兵制是唯一的选择。若是提高士兵社会地位,严格遵循募兵要求,冗兵的问题倒是不难解决。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百万渣渣兵与他们的家属怎么处理。这么庞大的基数,动静太大,易生民变,动作太小,根本没用,怕是没等到这个包袱解决,大宋早完了。

    本来呢,赵佶一想到冗官冗兵的问题就头皮发麻,觉得太难,直到后来下诏查了下禁军与厢军的缺员情况,才发现冗兵问题原先自己的想法有误。赵佶仔细了解后,发现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隶属于兵部的厢军其实并不多,也只在地方供杂役,担着个兵的名称,并无战守之责,大概有二十几万。

    真正的大头在禁军,现在的禁军有多少人呢?按照去岁缺员后的实数统计,禁军号称八十万,其实只有五十几万而已,除了驻守各地十余万,西军的二十五万,河北两路的禁军十万,拱卫京城的不过十几万。

    守卫京城的上四军,捧日、天武为殿前司马步军,龙卫、神卫为侍卫亲军马步军,每军各分左右厢,每厢各设三军,每军五指挥,每指挥五都,每都百人,上四军共计六万人,实际只有三万出头的人。守卫宫城的殿前司所辖神勇、宣武、骁骑,各分上下军,每军十指挥,共计三万人,实际也有二万不到,算是缺员情况最好的。

    崇宁四年,为保持强干弱枝,维系中央与地方兵力平衡,时任左相的蔡京在京城周边增设四辅郡,各驻兵二万以拱卫京师,南辅颍昌府,东辅襄邑县,西辅郑州,北辅澶州。加上京城周边的侍卫亲军步军司虎翼、宁朔、骁胜,马军司云骑、虎骑等军,算是勉强维持住内外军力的平衡。

    在赵佶一步一步提点下,六位大臣终于明白了官家的心思,在心里震惊于官家冷血和狠辣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疯狂的想法确实是快速走出冗兵之困的一步妙棋,然而这代价未免太大。

    六位大臣看向赵佶的目光便有些闪烁,只是按赵佶的计划,若是一切顺利,其实并不会引发大的震动,并未出声反对。

    蔡京终于知道官家为什么会在复自己左相之位后,马上对冗兵问题下手了。他是新党领袖,一切新政自然是出自他的主意,况且,西北开边一直是他坚持主张的,那么这次的冗兵之政自然也只能他来背这个锅了。

    主要责任推给了蔡相,其他五人心情相对还好受一点,只是何执中与薛昂本就是蔡京的人,这心情却是不如宗泽徐衡与刘仲武太多。

    赵佶的办法很简单,与历代通行做法一样,从厢军抽血,矮子里面拔高个,充实到各地禁军,为防止厢军士兵推诿,选拔时,表现太差的百分之十,直接削除兵籍,充入官办矿场工坊做工,选拔百分之四十表现优异者留在厢军,余下百分之五十悉数入禁军。剩余百分之四十,余后两年再淘汰掉一半,再重新核定兵员数补录。

    给予各地禁军半年训练时间,然后分批轮流开赴西北与河湟吐蕃叛军以及西夏交战,唯河北路禁军待各地禁军整训完,与之接防后再开赴西北战场。

    四辅郡八万禁军自三月起分批开赴河湟,参与收复西宁城(青唐)之战,若战事顺利,则北上准备与西夏争夺横山地区。

    上四军每批次出一军,随同其他禁军一起出征。

    殿前司三万人马,则由韩世忠加强训练,淘汰弱小,赵佶给出的要求是,现有的殿前司士兵只保留五成,淘汰的开赴前线,待所有禁军轮训完成,再择优录选补缺,整个禁军也将重组。

    为了稳定军心,赵佶亦将大幅提高伤亡士兵的怃恤安家费,待整肃完毕,禁军将加饷两成,并以后从军不再刺字黥面,不得称呼士兵赤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