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发现端倪  清穿之幼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佳岸虽然不知道她为何要隐瞒自己的行踪,想来其中必然有不方便与外人言的难言之隐,他也就没多问什么细节。
    “尤小弟,你可想好了,这样的功劳可不小。”
    “自然是想清楚了。”
    沈佳岸也不勉强,既然她不愿意要这个“盛名”,他还能硬给按上去不成。
    商量好了,沈佳岸便匆匆回去了,最近他可忙着呢!
    这个时候幼清心里有些后悔,早知道就换个名字了,尤清,幼清,读起来太像了。
    虽说这个时候康熙估计已经把她给忘了,但是要是真被不小心给发现了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京城的康熙因为六阿哥突然去了,新农具一事倒是耽搁了,从丧子的悲痛中还未完全走出来,他就又忙起来了。
    作为皇帝,他其实很忙,真没多少时间感伤。
    丧子他不是头一回经历,只是六阿哥都养到六岁了,养出来感情来了,这才让他更加悲痛不已。
    就在他准备在京城范围内推广新农具的时候,云南那边又传来了消息。
    看着折子上写的,云南安宁府昆阳州三泊县,有人研制了一种肥料,用其施肥过的耕地,得小麦亩产五石。
    亩产五石,这是什么水平呢!要是这样的肥料在全国都能适用,那么康熙这个皇位就算坐的稳稳当当的了,也不用怕汉人有什么意见了。
    普通百姓在乎的是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有些偏远地方的百姓,究其一生可能连知县知州知府的官职大小都一定能分得清。
    对普通百姓来说,谁当政不要紧,但是要是谁让他们饿肚子,那就是该被推翻的政权。
    这个时候的大部分百姓没读过书,不懂政治,唯一懂得是地里的庄稼怎么伺候能长得好,谁能让庄稼丰收,谁就是好人。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这也是普通百姓最基本的诉求。
    “梁九功,折子上说云南有一个县城,县城里有一种肥料,凡事施肥过的耕地,亩产可达小麦五石,你说,这可信吗?”
    梁九功虽然进宫早,但是不是不懂农事的人,亩产五石,若是真的有这么高的产量,这样普天之下的百姓只要勤劳肯干,几乎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吧!
    “要奴才说,这肯定是真事。”不是真消息,谁会有这样的胆子送这样的消息进京,开皇帝的玩笑,不怕掉脑袋!!
    所以九成九是真的。
    康熙也觉得是真的,只是没亲眼瞧见,到底心里不踏实。
    派去云南的暗卫还没回来,康熙只能再继续往云南派暗卫。
    “梁九功,你说这两年云南是不是出了不少事。”
    一开始是他都没派人去查,自己就闹大的贪官事件,再然后是新农具,现在又来了一个肥料。
    “奴才听闻云南山美水美,想来是个人杰地灵的地儿,所以才养出了才思敏捷的人为大清效力。”
    “你倒是会说话。”
    云南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养出的人也钟灵毓秀,他倒是对云南来了兴趣。
    或许该去看看?
    不过今年怕是不行了。
    这边康熙派了人过去,原先派去打探消息的暗卫回来了。
    “回万岁爷,那新农具是从安宁府昆阳州三泊县知县手里送来的,奴才打听到的是,这农具是一位尤姓商人为了方便花种让人鼓捣出来的,后来被三泊县知县沈佳岸大人发现,觉得于农事一途用处颇大,这才送来了京城。”
    这个暗卫也是尽心尽力去查了,他查的也算仔细,就是没直接说出那位尤姓商人的名字叫尤清。
    康熙听完后,虽然觉得这位尤姓商人挺能耐的,但是并未多想,对她也并未太过关注。
    不过倒是把沈佳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