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坞堡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右扶风郿县岐山山麓
    右扶风境内的郿县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与境内驻扎有三辅都尉之一的扶风营的雍县临界。据说西周时期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就在郿这个地方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当时侍从在侧的大臣尹吉甫为此还作了《崧高》一诗歌咏其事其中的“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展现了西周君臣相得、其乐融融的一面此篇后来还收入到了《诗经·大雅》中。
    可惜谁也没有想到起初宣王分封申伯于南国是怀着既起到遏制南边荆楚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的期望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与之远远背道相驰。
    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当政宠信褒姒并一意孤行废了申后所生之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的不满。申侯与缯国、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
    如今的汉帝国的后宫中同样也在酝酿着一场“废长立幼”的大风暴而在岐山的山麓下即将被到来的大风暴的余势波及到的一行人此刻却潜伏在一处被夜色笼罩的山包下静静地等待着同伙们的信号。
    阎行就是这一群人的首领为了躲避董营军中的宿将徐荣阎行当场就向李儒请命连夜出发李儒虽然有些对阎行的举动有些惊讶但却没有直接拒绝。他在留下了阎行手下阎兴等伤兵后又给阎行补充两什士卒提供了一个熟悉三辅地理的向导。
    因为要驱使阎行这些“流寇”所以李儒没有给他们提供汉军的兵甲只是让他们从缴获叛军杂乱的兵器堆中随意挑出一些长矛、弓矢来然后“流寇”们每人随身携带一日干粮就趁着夜里李儒特意给他们留出的一条营中通道踏着月色悄悄出发了。
    这个名为带路实则监视的向导在离开董营之后立马就带着阎行等人连夜往郿县北境的岐山山麓而来。他们这一伙“流寇”昼伏夜出白天就在岐山山脚下偏僻的林子里修整而到了晚上就开始四处活动并最终将目标对准了修建在岐山山麓下的一处坞堡上。
    在本朝地方豪强修建坞堡也是三辅地区的常态。在朝廷镇压此起彼伏的羌人叛乱愈加吃力的情况下官府也只能够鼓励密集分布的坞堡能够帮忙抵挡来自凉州的铁骑洪流。比如汉安帝永初五年朝廷面对“东犯赵、魏之郊南入汉、蜀之鄙塞湟中断陇道烧陵园剽城市”的叛羌人马无力进剿权衡之下就不得不下诏在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缮作坞候六百一十六所利用这些或用来屯军、或用来护民的坞堡来抵抗羌人来势汹汹的铁骑。
    到了天子刘宏执政的当下凉州的叛乱迭起四年之间凉州叛军就大举入侵过三辅两次为图自保三辅地区的豪强大姓不得不纷纷大肆修缮、加固自家的坞堡企图凭借坚固的坞壁、有利的地势来抵挡叛军、保全家业。
    而且三辅的地方豪强都明白“小乱避于城大乱避于野”的道理如果是小规模的动乱他们会选择呆在所在的县城里躲避战乱可是要是遇上了像凉州叛军入侵三辅这种大规模战事他们就会选择携家带口逃入修建在城外山野处的庄园中。
    毕竟躲在县城里很容易就被一路来势汹汹、攻城略地的凉州叛军过来给围住了。到那个时候阖城上下无论贫富贵贱就都被困在了城里命悬一线只能把性命依托在近年来屡战屡败、闻羌色变的守城汉军手里一旦汉军弃城而逃或者是城池被攻破那更是要落得一个阖家灭绝的悲惨境地。
    而躲在坞堡里堡内有忠于他们的族人僮客、习练五兵的部曲家兵还有囤积起来足够数年之需的粮食足兵足食之下更有利于坚守御敌。再加上凉州叛军往往只会选择攻打各地的城池而不是分兵来攻打这些既散布在山野间又不容易啃下的豪强坞堡所以比起性命系于他人之手容易被围困、攻破的县城而言地方豪强更倾向于回到自家修建的坞堡庄园里面。
    因此如果能够攻下这些棘手的坞堡的话那对攻克者来说也一样是获利匪浅的。对于只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