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联重机袁总  帝都升职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谷高新区招商局的做法为尹杰打开了全新的一条思路。这种咨询模式,不就是反向的LS工作吗?

    此后,在与各地政府交流时,尹杰特意留心探讨这方面的可行性。

    在中联重机,尹杰第一次见到了袁璐璐的父亲,那位闻名已久的袁总。

    这是一个五短身材的男人,面容清瘦,因年纪渐长而多了几粒明显的老人斑,身体也稍显佝偻。然而此人身上却颇具儒雅之风。

    此前袁璐璐曾经介绍过,她爸爸出生于湘南的一个小山村,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材料学专业,现在是集团的副总裁,也是高级工程师。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中联重机,几乎在这里度过了一辈子。

    “老余,喔就是孔世龙他舅舅,和我经历差不多,他只是比我晚了几年进公司,对中联重机的感情一点不比我少,兢兢业业一辈子啊,谁曾想摊上这么一个外甥呢?”

    说起孔世龙,袁总叹息连连。

    “不过孔世龙不是还有个弟弟?我听璐璐说他这个兄弟心性还比较正派?可见对过世的余副总而言,一番心血也算是没有白费。”

    “老余这个人哪,自己的儿子一个没进中联,唯二的两次公器私用就是安排这两个外甥。他死的时候都闭不上眼啊!很多人都说他是被外甥的所作所为羞死的!”

    “至于他那个弟弟……倒是还算本分。看在老一辈的面子上,物流中心最近给他挪了挪位置,把他调到绥阳去负责当地的辅料仓库了。”

    尹杰了然。

    她随即调转话头,开始向袁总请教中联重机的国际化现状和战略。

    袁总却没有马上回答,首先给她播放引了一个纪录片,那是在帝都一项改造工程的隧道施工现场,带有京剧脸谱特色的刀盘在缓缓转动着,一个大型的盾构机正进行工地组装,即将开始掘进作业。

    “这台机器整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是我国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也是中联重机为长距离、复杂地层掘进而量身定制的一款高端装备。”

    袁总中气十足地介绍道,语气中难掩骄傲。

    超大直径盾构机集机械、电气、液压、信息、传感、光学等尖端技术于一体,在设备研制过程中,公司研发团队依托以往应用成熟的常规直径、大直径盾构机自主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和加工制造技术,最终研制成功。

    他关掉视频,打开窗帘,对尹杰说:“希望这个视频能帮助你对中联的技术实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作为担负着国计民生重大任务的国有企业,我们中联重机始终都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基础,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己任,始终坚持推动产业技术迈向更高端。”

    “从视频的解说中你也可以知道。近年来,公司加速了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升级,努力巩固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盾构机已经完全打破了国外垄断,完成了从技术到市场全面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他很是自豪地说: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攻关新一批超级地下工程装备,为超级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从袁总的介绍中,尹杰了解到“十三五”开始,国内高原铁路、跨海隧道、南水北调西线等超级工程就越来越多,对地下工程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联的研发团队抓住时机展开了智能化科研攻关,形成了从部件智能到整机智能,从单一产品智能到成套装备集成智能的发展路径。

    这就已经涉及到公司战略层面了,尹杰集中了注意力。

    “中联重机从上到下一致努力,锻造硬实力、打造高精尖、攀登制高点,立志要在地下工程装备智能化方面领先全球。”

    他说,公司董事长任总已经明确表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